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首个“中国癌症早筛日”启动 结直肠癌早筛率先进入合规发展新阶段

韩琳2021-04-15 19:03:51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21-04-15 19:03:51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早筛(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 韩琳)


4月15日,在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第一天,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国家癌症中心早诊早治办公室作为学术支持的首个“中国癌症早筛日”启动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2015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约为392.9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死亡病例数约为233.8万例,平均每分钟有4.5个人因癌症失去生命。“慢病防控不能慢,一定要抓早抓好。肿瘤防治,早筛先行。主办方选择今天,4月15日来启动中国癌症早筛日,旨在呼吁和强调早筛的重要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在致辞中说,“目前,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依然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这几个癌症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多发现的时候都是中晚期,而治疗中晚期癌症的花费更高,相反,五年生存率更低。如果这些高发的恶性肿瘤能够在早期就被发现,将预防工作前置到社区到家庭,相信我们离‘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将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的任务更近了一步”。


图片1.png

嘉宾共同启动首个“中国癌症早筛日”


结直肠癌是最值得推广筛查的癌种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翻了3倍,上升为中国高发癌症中排名第二的杀手。


“预防肠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早期筛查过程中,发现肠息肉,让患者在肠癌恶化前的5-10年通过微创手术切除病灶。”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强调。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结直肠癌筛查的经验表明,10年中对50岁以上人群进行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参与比例从2000年21%提升到了2015年的60%,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均呈下降趋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说,“结直肠癌有三个特点:早期症状不明显、干预窗口期长、早期干预生存获益良好。早期结直肠癌常常缺乏特异性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才会出现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甚至便血等症状。同时,结直肠癌的发展期长,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增生性病变到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大约需5~10年时间,有足够的筛查、预防机会。而结直肠癌如果在早期得到干预能够实现超90%的生存率。这三个特点决定了,结直肠癌是最应该、最适合、值得推广筛查的癌种之一。”


结直肠癌早筛产品与技术率先进入合规发展新阶段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一直致力于癌症防治科普知识的传播、关注老百姓的就医难题。报社曾在2019年做过一篇《肠镜检查排队最久一年半!》的报道,当时记者走访、调查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发现,在北京做肠镜检查特别是无痛肠镜,等待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半年,最长甚至需要等待一年半的时间。”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说,“如果让老百姓都去预约做肠镜,全国各级医院的肠镜设备存量及医护人员数量可能短时间无法配合上。很希望有创新的筛查手段能够缓解供需矛盾。”


哪些人群需要做结直肠癌的筛查呢?什么样的筛查手段和策略是科学的呢?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在启动会上对《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做了详细解读,也为上面的问题带来了答案。


“可以先将人群分层,采用适合自己的筛查方式,引导老百姓精准就医,让肠镜检查成为肠癌筛查的最后一个关口。”陈万青主任指出,“首先要了解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自4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明确风险等级。如果属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参加结肠癌的筛查,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结肠镜,便潜血检测,肠CT结肠成像以及多靶点粪便FIT-DNA等筛查手段,如果有相关遗传性疾病,筛查开始时间要进一步提前。”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作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之一,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团队发起,历经八个多月的调查、讨论、评议、修改和撰写,是中国第一部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对于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是科学规范的指导。《指南》于2021年1月15日正式发布,《中华肿瘤杂志》和《中国肿瘤》杂志。


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也得到了《指南》的推荐,明确非侵入性的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为肠癌早筛的重要手段之一。该项技术经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验证,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其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95.5%)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63.5%)均高于第一项通过美国FDA审批的非侵入性结直肠癌筛查检测Cologuard。


2020年11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证”,批准了诺辉健康旗下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的创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并在预期用途中明确常卫清®适用于“40-74岁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多方携手,共同推动癌症早筛落地全国


“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百分比,落到每一个人身上都是百分之百。我们不仅要通过居家检测的便捷服务帮助癌症早筛下沉到更多的家庭,也要全力支持科普工作,让癌症早筛的科学认知消除人们对癌症防治的误区。”诺辉健康执行董事兼CEO朱叶青说,“4月16日,诺辉健康将在上海举行首个主题为#消灭肠癌#的科普品牌日,并在未来一年围绕顶级消化道临床专家,与有来医生携手,打造国内最大的肠癌早筛线上科普视频平台。”


王锡山主任说,“攻克癌症,是一个系统工程,战略工程。癌症的管控应该从三个战略层面上加强,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


在国家层面上,应做到战略上“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应当做到癌症的预防大于治疗,增加结直肠癌预防资源投入,大力推广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及相关措施。在社会层面上,包括医院、学会、协会以及媒体在内的各个社会部门应当齐心协力,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做到“专科医生同质化,病人治疗规范化”,形成结直肠癌全链条防诊治路径。在个人层面上,呼吁和号召公众珍爱健康,提高每个人的防癌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让每个人都了解结直肠癌,并进一步意识到结直肠癌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危害,并予以重视。


只有三个层面整体联动,整合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网络化的结直肠癌医疗模式,才能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最终实现我国结直肠癌的整体防诊治的大工程,让更多患者受益。


(责编 薄荷)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