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秋高气爽,预防鼻炎多发

武云龙2021-09-02 16:53:03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21-09-02 16:53:03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鼻炎(第一健康报道 作者武云龙)


中医认为,遇冷则鼻塞,多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造成的,必须给于温肾健脾的治疗,温通太阳经的阳气,才能有效地增强皮肤和黏膜的抗寒能力,从根本上治疗鼻炎。


从五运六气来讲,2021年是辛丑年,天干辛虽然性质属金,但其对应的是地运的“水运不足”,进入9月秋季,属于下运五之气(9-10月),气候较正常,是普通秋天的凉肃天气,可能有轻度的外感类疾病,最普遍的就是鼻炎。


e32ef993cb412acd71dd3dfc43eda658.jpg


鼻炎这个病,可以说是白天影响工作,夜里无法入眠,鼻痒不止、喷嚏不停、鼻涕不断、鼻塞不通。就像“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鼻炎虽然不致命,但极容易复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平时所说的鼻炎,大多是指鼻窦炎、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这三种。通过症状,可以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区分:


t012595a6c485b05a12.jpg


1.鼻窦炎,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鼻涕黄稠、嗅觉减弱;

2.过敏性鼻炎:打喷嚏、鼻痒、流泪、涕多;

3.慢性鼻炎: 以鼻塞、涕多、怕冷为主要特点。


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就是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其实从本质上讲,慢性鼻炎也属于一种过敏性鼻炎,只不过它的过敏原是人人都无法避免的东西——寒冷。


t01311d386a2fcca72e.jpg


很多人一到秋冬季节,天气只要一凉就开始出现鼻塞的情况,严重的甚至睡觉时都必须张嘴呼吸,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慢性鼻炎。中医认为,遇冷则鼻塞,多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造成的,必须给于温肾健脾的治疗,温通太阳经的阳气,才能有效地增强皮肤和黏膜的抗寒能力,从根本上治疗鼻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空气中尘螨花粉增多,鼻腔容易受到外来刺激物的影响,导致鼻炎发生。


秋冬季预防鼻炎,主要是防受凉和防感冒。鼻炎大多是着凉感冒引起的,所以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如晨跑、游泳、冷水洗脸等,提高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吸烟、饮酒等,因为这些因素能使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鼻黏膜调节功能变差,病毒乘虚而入导致发病。


俗话说“捂春晾秋”。“晾秋”对大多数身体强壮的人来说,有益于健康。可老年人、本身就有鼻炎的人群、身体虚弱或有慢性病的人群,要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加衣被,不宜盲目“晾秋”,以免引发疾病。


生活当中的注意事项:


1、避免接触过敏源。


粉尘、化学有害气体或特殊气味的刺激,以免影响鼻黏膜的功能,诱发鼻炎。少去空气较浑浊、污染较严重的地方,必要时使用口罩。减少寒冷干燥的刺激,鼻腔的温度一般在32℃左右,气温过冷会对鼻黏膜的功能有不良影响,而过分干燥的空气可使鼻子的排尘运动受到限制,抗菌能力降低。秋冬季节,出门在外可以选择戴口罩,居室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并经常开窗换气,以保持空气的湿润和新鲜,从而减少不良刺激。及时更换、清洗寝具,防止螨虫及其分泌物诱发鼻炎。


2、避免用手指挖鼻,挖鼻孔使鼻毛脱落、黏膜损伤、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导致易患感冒、鼻腔感染和鼻窦炎等,给身体健康带来伤害;不随便剪鼻毛。鼻毛是空气吸入的第一道防线,有阻挡异物和灰尘颗粒进入鼻腔的重要作用,不能随便剪去,否则会削弱鼻腔防御机能,增加鼻炎的发病。


4、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辛、辣、炸、炒等热性之物都属于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各种煎炸食物等要少吃。海鲜及冰冻鱼、鱿鱼、虾米等咸海产品容易刺激诱发炎症,也要少食用。


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多吃些抗过敏食物,如蜂蜜、酸奶。蜂蜜中含有一定的花粉粒,经常喝的人就会对花粉过敏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蜂蜜里面还含有能改善人体内环境状态、调节机体免疫力的物质。另外,每天喝点酸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花粉过敏症。还要增加卷心菜、花椰菜、橙子、山楂、枣以及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量,或遵医嘱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过敏症患者还可多吃些红枣、胡萝卜、金针菇、洋葱、大蒜等食物,这类食物都含有大量抗炎、抗过敏物质,可以适当多吃。


(责编 薄荷)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