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医药(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
第一健康报道授权发布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两会建议
张伯礼在今年全国两会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居民健康消费升级,要求生物医药工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医药工业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十四五”是医药工业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
当前,我国制药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总体还不高,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绝大部分企业实现了机械化制药,但尚未建立数字化的制药生产线。亟待国家出台政策,提升医药制造技术水平,大力扶持行业整体升级。制药工业作为我国智能化水平重点提升十大领域之一,在智能制造转型中面临着特殊的机遇与挑战。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冶金、石化等行业相比,制药工业的平均自动化水平不高,运用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具体原因包括信息化建设基础弱、安全质量监管强和投资收益见效慢等。需要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推动医药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体系融合,提高全行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全面采用AI技术,智慧制药能够为制药企业带来从研发、生产、流通和终端消费全链条的质量提升。智能制造能够帮助制药企业增强质量控制、降低质量风险,还可以帮助制药企业提升效率、优化成本。同时,智能制造系统通过生产、质控、物流、营销、人力等环节的互联互通,实现生产资料的最优化调度,提升生产效率。智能制造可以帮助制药企业发展新的运营模式。通过与生产供应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的相关系统对接,制药企业可以合理高效地利用大健康数据、医疗大数据,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研发方向和市场战略。
建议:
一、创新和优化药品审评政策,鼓励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在制药工艺改造与提升中的应用。这点是瓶颈,也是最后一道关口,关乎到制药工业升级换代的成败。
二、出台药品优质优价、纳入医保及集采等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在工厂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精益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引领全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药品制造技术升级。
三、国家出台扶持政策,设立生物医药制造重大专项支持智能制药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鼓励生物制药装备的发展,重点提升生物疫苗等防疫防控产品的应急生产能力。弘扬传统中医药,加速提升中药制备装备的研究水平,促进中药制药装备快速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四、出台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加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支持力度,鼓励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大学、科研院所人才、智力研发、技术优势与企业的平台、市场优势,积极推动研发与生产、销售紧密型的合作模式。围绕制药工程的核心培养目标,依托完整的合作企业网络,深化已有的实践实训平台内容建设,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实训师资队伍,提高实践平台在人才培养、企业技术革新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水平。
(责编 秋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