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两会丨看病不难、养老无忧、生娃有奖...2025各地做足健康题
2025-02-26 18:10:02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产业品牌推广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两会(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李舒晴)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历史节点,2025年全国两会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回望年初召开的各省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有不少健康、医疗、养老相关的着力点,回应了当前的一些广受关注的民意、民需、民愁、民盼。


聚地方之力,答全国之问;以健康微光,照万家灯火。2025年全国两会前夕,第一健康报道整合这些动态,以供大家参考:


观两会丨看病不难、养老无忧、生娃有奖……2025各地做足健康题.jpg


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缓解“看病难”


福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深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作为了山海协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完善机制、强化考核,系统推动省市优质医院与县级医院有序结对,并拓展推广先诊疗后付费、“免陪照护服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远程诊疗等医疗便民举措。


2025年,多地将通过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方式,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浙江提出为山区海岛居民提供“固定+流动”巡回诊疗服务;江西提出90%以上的村(社区)配备家庭健康指导员;辽宁提出建设提升村卫生室3500所;湖南提出培训乡村医生5000名,实现省内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以科技赋能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也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大亮点。例如,北京提出新增电子病历共享应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院60家,覆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97%的门诊量;四川提出发展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和“AI+医疗”;海南提出建立省“三医”大数据中心。


养老服务不断优化,农村养老短板加速补齐


应对老龄化,社区养老完善与智慧服务是各地的主要发力点。北京提出在“老老人”数量较多的区域新建50个养老服务中心,新建2000张家庭养老床位、20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上海提出新建30个社区长者食堂,深化智慧养老院等养老科技场景应用。


一些地方加大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品牌化。云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响“银龄”品牌,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康养综合体;宁夏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支持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值得一提的事,农村养老短板正加速补齐。甘肃提出实现县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全覆盖,利用乡村闲置资源,改造建设100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河南提出提升100家县级特困供养机构服务水平,实现1000所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建成1000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


积极应对生育率挑战,关注妇女儿童健康


妇女儿童健康方面,浙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新改建“家门口青少年宫”200家,并为全省0-6岁儿童免费开展孤独症筛查;重庆提出,将适宜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山西则将实现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城乡全覆盖。


应对生育率挑战,多地也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完善生育补贴、保险以及休假等制度,完善普惠托育服务,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山东提出,将发展单位办托、社区嵌入等多种托育模式,支持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云南将全面实施新生儿“出生即参保、出院即报销”;重庆将稳妥推进生育津贴即申即享。


中医药加快传承创新,民族医药成多地“新名片”


北京、江西等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打造10个省级中医康复医疗中心,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培训;甘肃提到,打造1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4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2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四川提到,在县级中医医院普及“治未病”中心;福建提出深化中医药产学研用国际交流合作;安徽提出推动亳州中药材市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提升“世界中医药之都”的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云南提出打造“云岭名方”,新增遴选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使用。


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成为多地“新名片”。内蒙古将促进中蒙医药创新发展,建设更多便民中医馆、蒙医馆,满足群众多样化医养需求。海南、西藏、广西、青海等地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本土民族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责编:薄荷)

标签:
观两会论国事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