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 | 防疫放开就会牺牲百万老人吗?
2022-11-28 18:53:31 来源:蛇杖观察家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疫情(第一健康报道融媒体中心 蛇杖观察家)


所谓「防疫放开就会牺牲数百万老年人」,是一个社交媒体上常见的观点,也是许多人真实的困惑。不少人虽然对三年来的封控、隔离、做核酸等防疫措施并不满意,但考虑到自己家里年迈的长辈,还是不敢轻易支持解封。


老年人无疑是受新冠威胁最严重的人群,即便是致重症与死亡能力相对较低的奥密克戎毒株,也同样对老年人更加致命。


美国疾控的数据显示,85岁以上老年人仅占美国人口的2%,却在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死亡中占了27.5%。目前,国内的整个医药与防疫策略也缺乏专门保护老年人的针对性措施。


微信图片_20221128185432.png


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应该如何去理解呢?本着审慎的态度,我们可以使用公共卫生专业的一些工具,来思考这件事情。


不仅是死亡人数,还有“丢失的生命年”


如何评估一种传染病流行带来的生命损失?对于公共卫生专家来说,这还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凭直觉来说,最直接的损失衡量指标,当属“死亡人数”——有多少人直接或间接因为这种疾病而死。


对死亡人数的统计口径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只统计以此疾病为主要死因的人数,一类则同时也把间接或多因素合并的死亡统计进去。比如说,一个有多器官衰竭的人感染了流感病毒,最终死亡,前一种统计口径不计算到流感的死亡人数内,后一种则计算进去。


无论用哪种统计口径,“死亡人数”都是最符合公众直觉的损失衡量标准。然而,它有个致命的问题。


世界上每个人迟早都是要死的,而单纯的“老死”在医学上并不成立。去世的人中,除了死于事故、自杀等伤害之外,其他的都是死于疾病,而且不是死于这种疾病,就是死于那种疾病。


当天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要么被消灭、要么变得可防可治以后,心脏病、中风、慢肺阻这三种非传染性的“老年病”就一跃成为人类的前三大杀手。而当我们逐渐能够控制这些慢病之后,随着人类普遍寿命的继续增长,癌症、多器官衰竭、老年痴呆症又在死亡原因排行榜上不断攀升。


既然每个人最终都一定得有个死因,那除了“某种疾病究竟致死了多少人”,还有一些更重要的考虑因素:晚去世的人比早去世的人享受了更长的生命,而在去世前没有经历失能、残疾、慢性病痛的人,也比寿命相同但经历了这些的人度过了更长的“健康生命”。


基于这种考虑,学者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


举两个简单例子。假如张三本应健健康康活到80岁,但在70岁时因新冠不幸去世,他就因为新冠损失了10年的健康寿命。李四本应也健健康康活到80岁,但在60岁时因为车祸落下了残疾,生命质量只有之前的一半,那他也相当于损失了10年的健康寿命。


这样,通过模型计算,把一项疾病或伤害导致的所有健康寿命损失,就获得了它在一定人群中的DALY。


新冠,让我们“丢失”了多少年?


还以美国为例。根据WHO的统计汇总,2019年,在这个典型的发达社会中,导致健康寿命损失的前五大原因是:


1、缺血性心脏病。每10万人每年损失2605.2年


2、滥用药物(主要指毒品)。每10万人每年损失1948.81年


3、慢肺阻。每10万人每年损失1535.8年


4、糖尿病。每10万人每年损失1299.41年


5、背痛和颈部疼痛。每10万人每年损失1291.74年


排名六到十的,则是老年痴呆(1166.29)、中风(1055.79)、呼吸道癌症(976.43)、抑郁症(807.57)和自杀/自伤(723.32年)。


那么新冠呢?


有研究认为,从2020年1月到2021年4月,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 DALYs 估计为每10万人损失427.4年。


其中,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是生命损失的高峰时期,北美洲、欧洲和南美洲的DALYs变得非常高,分别达到了586.8、715.6和647.9每10万人。同一时段,在防疫措施更为周全的亚洲,这一数字低至不到50。


另一项研究则估计,在2020年印度疫情的高峰时期,当年每10万人损失的健康寿命是1022年,在该国所有造成健康寿命损失的原因中仅能排进前15,排不进前10。


作为参考,印度成年人排名第一的健康寿命损失因素也是缺血性心脏病,每十万人年损失DALY值约为3000。


这是个不寻常的发现。新冠虽然来势汹汹,在许多国家感染了超过九成的国民,但实际上,在高峰期造成的健康寿命损失,也不但远低于同是“老年病”的心脏病、糖尿病等在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也低于抑郁和自杀/自伤。


微信图片_20221128185451.jpg


新冠造成的健康寿命损失不高,个中原因并不难理解:它主要带来死亡和残疾的对象,是已经年龄较大或有其他疾病的人群。


同时,DALYs 直接关系到某种疾病带来的社会成本。这种疾病带来的健康寿命损失越多,对社会发展的“拖累”就越大,社会也就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来解决这一问题。


而相反,若一种疾病带来的健康寿命损失并不是很大,但社会投入了极高成本解决,不但容易得不偿失,还可能会耽误对损失更大的疾病进行防治的投入。


如何守护「百万老年人」?


微信图片_20221128185504.jpg


印度的人口规模与中国接近,但防疫措施并不给力。2020年,该国估计有超过40万人直接或间接因新冠而死,其中大部分为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


我们上面提到,按印度的人口平均来算,当年每10万人损失的健康寿命是1022年,而在印度 71~80 岁年龄组的人群中,这个数字为5481。


从事实上讲,即便死于新冠者得死亡并不预期寿命大限提前太多,但只要想到自己的年迈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将因此更早离世,不能安享晚年,这仍很难令人接受。


中国社会从2020年至今,已经为拦截新冠疫情付出了极为高昂的成本,也确实大幅减少了前两年的超额死亡(疫情年份比正常年份增加的死亡人数)。但社会能够为防疫付出的成本是有限的,不是所有的措施都能无限持续下去,总有一天,依托于极限社会动员的防疫策略会逐渐回归常态。


而在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不发生重大改变的前提下,只要放开,之前没有受过疫情冲击的老年人、基础疾病人群所受的影响,就可能“攒到一起”,造成医疗挤兑和重症、死亡上升。


越拖延耽搁,越晚针对这个问题采取措施,最后“攒”出来的危机就会越大。


最后,有关如何保护老人和病人,方法还是我们已经说了无数次的那些:


引进更有效的疫苗,推行更具风险兜底能力的疫苗接种方案,让民众信任疫苗、敢于接种


加强重症医疗能力建设,优化分级分类诊疗、遏制院感,储备相关药物


传递客观真实的疫情科学信息,不要吓唬民众,同时对不同人群风险做详细区分,避免盲目乐观


加强老人社区、老年人集中场所的防疫管理,减少社区传播


在疫情的关键时刻,更需要重申常识。


(责编 薄荷)

标签:
疫情防控老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