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家住岑村的徐女士因孩子在床上大哭不止,来不及给孩子垫枕头便让孩子吮奶吃,谁知孩子的哭闹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凶。后来孩子还出现了发热、抓耳摇头,甚至呕吐、腹泻等 症状。最后,徐女士发现孩子的耳朵开始流脓出来,对声音不太敏感了,便急忙去看医院求救。结果发现,孩子患的是化脓性中耳炎。对此,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耳 鼻喉中心董玉礼教授介绍说,婴幼儿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大多数婴幼儿中耳炎患上都是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这些都可能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急性中耳炎。
董玉礼解释说,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封的气腔,在前壁有一小管通向 鼻咽部。平时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状态,外界气体不能进入。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 平衡。由于婴儿耳的发育尚未完善,咽鼓管较短,且位置低而平直,其生理峡部又未形成,故管腔相对宽大。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在鼻咽部开口较低,所以 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
“由于年幼不能表达,患病的孩子往往不肯吃奶,家长要引起注意。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小儿 常会感觉到耳深部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所以中耳炎患儿往往不肯吃奶。大一点的儿童会说耳朵痛,但婴幼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想 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摇头或用手揉耳等”董玉礼说。
董教授说,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 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注入中耳内而诱发中耳炎。另外,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孩子的饥饿感增加,吮吸强烈,吸入的空气过多,容易发生溢奶现 象,也容易使乳汁呛入中耳而发生中耳炎。
董玉礼说,预防中耳炎,正确的喂奶姿势很重要。若坐着喂奶,妈妈应将孩子抱起放在自己的腿上, 喂奶侧的一条腿用小凳子垫高些,把孩子斜抱在怀中,取头高足低位;如取卧位喂能,应将婴儿置于身体一侧,并用手臂或枕头将孩子的上身稍稍支起。不管采用哪 种姿势,喂完奶之后,都要将孩子竖直抱起,让其头靠在母亲肩上,用手轻拍其后背2—3分钟,让孩子将吃奶时吸进的空气通过打嗝排出,以免吐奶而使乳汁流入耳中。此外,家长还应特别注意,孩子感冒时的鼻涕也比较容易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造成中耳炎,所以感冒时应避免大力擤鼻,预防中耳炎发生。若孩子不慎感染后,应及早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直至症状消退5-7日后才停药,务求彻底治愈,不可症状消退后即停药,以免变成慢性中耳炎。
Tips
怎样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中耳炎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辨。
一是患耳附近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
二是发烧,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一旦耳痛消失,体温将至正常,说明鼓膜已经穿孔,造成耳道流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
三是看有无化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你的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流出的脓液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 液体已经冲破了耳鼓。虽然这种症状对身体的危害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可怕,但仍然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做专业处理,否则将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终身残 疾。
四是是否出现听力障碍,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可是有液体大量存留于中耳部位,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具体的表现为,他可能会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或者经常会要求你重复刚刚讲过的话。
第一健康报道/ (新闻热线52478634/18911595819)
(责编 秋时雨) 来源: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