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癌细胞道路漫长 专家盘点三大治癌手段利弊
2014-07-18 09:35:53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第一健康报道 / 


   近期,有关“饿死癌细胞”的话题一再被媒体和公众所关注,在新浪微博自建的“饿死癌细胞”话题讨论组中,截止到7月16日,阅读人次达442.9万,讨论人次也已过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徐兵河表示,“饿死”癌细胞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实际上临床中已有类似药物;不过,癌细胞是不是真能被“饿”死,是否能从理论落地现实,还有赖于对癌细胞特异性的进一步研究。


    “饿死”癌细胞有潜在临床意义 “敌友不分”或为最大缺陷


    “饿死”癌细胞最初源于清华大学颜宁教授及其课题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揭示人GLUT1晶体结构的研究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徐兵河教授认为,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我们人体的血管好比管道,转运葡萄糖蛋白好比水泵,把细胞外的营养送到细胞内。颜宁教授的研究揭示了水泵的结构,潜在的临床意义是,破坏水泵的结构、干扰水泵的功能,就有可能最终破坏癌细胞。”


    实际上,“饿死”癌细胞的提法在多年前已有,目前临床中也有类似功效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管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适用于大肠癌、肺癌等恶性肿瘤。不过,徐教授介绍,这种疗法侧重于阻断“管道”,而颜宁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则为破坏“泵”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饿死”癌细胞的提法,尽管给了人们诸多期待,但是从理论到现实,尚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徐冰河教授认为,癌症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医学界对癌细胞的特异性研究远远不够。因此,如何在“饿死癌细胞”的同时,不伤害正常细胞,就成为“饿死癌细胞”理论实施的最大瓶颈。


    此外,癌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逃逸性,一种营养通道被切断之后,会不会开拓其他的营养输送途径,尚未知否。徐兵河教授介绍,“饿死癌细胞”从理论到临床,首先是掌握癌细胞的特异性结构,其次才是开发相关药物,这期间至少要经历十多年。


    三大治癌手段各有利弊 盘点最新治癌方法


    徐兵河教授总结,目前临床中有三大治癌手段,即手术、放疗和化疗。其中,放疗的好处是某些肿瘤可单独使用,例如鼻咽癌、喉癌等;其次,放疗还可跟化疗、手术一起使用,加强治疗的效果,例如肺癌、乳腺癌、大肠癌患者可手术后再做局部放疗,杀灭残存癌细胞。针对放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徐教授认为可以通过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等减少或避免。化疗是发展速度较快的治癌方法,既可以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等癌症,也可用于缩小肿瘤,以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除此之外,目前临床中较为先进的治癌方法还有“A+方案”方案和靶向治疗等。所谓“A+方案”就是阻断癌细胞的血管供应,把抗细胞增殖的化疗药物、抗血管形成的抗体药物结合起来,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不过徐兵河教授解释,这种疗法能够延长一部分病人的生存期,但是达不到根治的效果,适合一些晚期癌症患者,或者早期体内存在单个癌细胞的患者。


    徐兵河教授介绍,分子靶向治疗也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据了解,该疗法能最大程度减少抗癌药物对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副作用,与以前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靶向治疗凭借其特异性与靶向性, 在肿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攻方向。


 第一健康报道/     (新闻热线52478634/18911595819)


    (责编 秋时雨)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