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减肥法吃过量 小心越来越胖
2014-08-04 10:38:30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第一健康报道 / 


  核心提示: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包括优质蛋白、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为人体必须营养素。从营养上来说,最好保证每天吃1个鸡蛋,但千万别以为鸡蛋营养丰富就拼命吃哦,因为吃鸡蛋多了,或则食用方法弄错,会越吃越胖。


错误吃法一:过量吃鸡蛋,一天吃3-4个


  每天吃鸡蛋过量造成营养过盛,鸡蛋中含有大量胆固醇,吃鸡蛋过多,会使胆固醇的摄入量大大增加,造成血胆固醇含量过高,导致肥胖。本来吃鸡蛋是为了补充身体必须蛋白质,如果过多食用则会造成营养过剩,慢慢变胖也就不言而喻了。


  错误吃法二:吃未熟鸡蛋


鸡蛋含有抗生物素蛋白,会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使身体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等症状。鸡蛋中的抗胰蛋白酶,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未熟的鸡蛋中这两种物质没有被分解,因此吃进去的鸡蛋很难消化吸收,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蛋白质大量堆积的话就会转化成可恶的脂肪。所以,鸡蛋一定要煮熟才吃哦。


 错误吃法三:与豆浆同食


   鸡蛋与豆浆同食会降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它能抑制人体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鸡蛋的蛋清里含有粘性蛋白,可以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使蛋白质的分解受到阻碍,降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久而久之,就会堆积成脂肪,让你越吃越胖。


  错误吃法四:与白糖同煮


  鸡蛋和白糖同煮,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会在肠胃里堆积,让你的小肚子越来越突出。


  二、鸡蛋怎样吃最营养?


  解答: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看,煮蛋为99%,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用开水或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鸡蛋是最佳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三、吃完鸡蛋后千万不能做7件事


  1、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吃糖


  鸡蛋不可以跟味精一起煮,相信很多主妇都已经知晓。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鸡蛋不可以跟糖一起煮或者吃鸡蛋后吃糖也是不行的。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习惯,其实,这也是不对的。


  原因:糖与鸡蛋的结合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而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会对健康会产生不良作用。


  2、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吃柿子


  吃完鸡蛋后吃柿子轻则会得食物中毒,总则会导致急性肠胃炎还有肺结石。一般而言,这两种食物同时吃会导致以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所以如果服用时间在1-2小时内,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g加开水200ml溶化,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或者可用鲜生姜捣碎取汁用温水冲服。如果服用时间较长,尽快服用些泻药将有毒物质排除体内。


  3、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喝豆浆


  每天早晨,做妈妈的都会为孩子精心准备早餐。希望孩子可以在清晨得到充足的营养。所以很多妈妈都会在豆浆中打入鸡蛋花。或者在孩子吃完鸡蛋后让孩子用豆浆解渴。其实,单独饮用有很强滋补作用的豆浆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它与蛋清中的卵松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


  4、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吃鹅肉、兔肉


  鸡蛋还不能与兔肉、鹅肉等肉类一起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鸡蛋同兔肉食成泄痢。”那是因为兔肉性味甘寒酸冷,而鸡蛋甘平微寒,二者都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共食会发生反应,刺激肠胃道,引起腹泻。


  5、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吃鳖肉


  鸡蛋还有很多禁忌,因为平时比较少去可以搭配而鲜为人知。比如,吃完鸡蛋后吃鳖肉也会导致食物中毒。而鳖肉本身性滋腻,患有感冒或体内寒湿的人一般都不要吃。加上它性咸平,孕妇跟刚刚生完BB后消化系统不好的人都不能吃。


  6、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吃消炎药


  鸡蛋富含蛋白质,炎症发作时要特别注意蛋白质的摄入。所以当炎症发作时,切记不要在吃鸡蛋后吃药。特别是消化道疾病,有腹泻症状的,更加不能吃鸡蛋。因为鸡蛋含蛋白质多,会加重胃肠负担,相对对药效有影响,特别是脂肪泻。如果是其它炎症,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从西医角度来说是没有多大影响的。


  7、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饮茶


  有很多人喜欢在吃完鸡蛋后用茶水解腻。特别是那些喜欢喝早茶醒神的人。但是这个时候,其实你忽略了一点,就是吃完鸡蛋后喝茶会有害健康。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与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道蠕动减慢,延长了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危害人体健康。


 第一健康报道/     (新闻热线52478634/18911595819)


   (责编 秋时雨)  来源39健康网


 


 

标签:
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