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几个部位感觉痒 竟然是癌症所致
2014-09-18 13:17:05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第一健康/


     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正视那些“难治的小毛病”,并提醒自己:我的病可能是癌症!本文作者徐晓(癌症患者家属)和海鹰(癌症患者)向我们讲述:当癌症降临时,悄无声息。


癌症,就像一个魔鬼,在你没有任何防备的时候,它没有一丝的声响,突然就出现在你的面前。它是那么巨大,那么狰狞,遮蔽所有阳光,直到把你压在身下,让你感受无尽的恐惧、无比的压抑。你无法喘息,深陷黑暗,绝望无比。


   --这恐怕是每一位癌症患者最初的感受和事后的记忆。


    癌症,也是这么悄无声息地“光临”我家的。


   20123月中旬的一天,我和先生海鹰在晚饭后散步。他有一搭无一搭地说:“我怎么感觉走路时大腿根有些疼。”


   我说:“是不是上下车时抻着了?”


  “不是,我觉得大腿根有个东西有点儿硌。”


  “噢,回家瞧瞧。”


   到家一摸,里面还真有个鸡蛋大的包。


    他给一个在部队医院当院长的好友打电话,告知大腿根有个包。好友说:“大概是淋巴肿了。你看看周围有没有引起发炎的伤口。”海鹰说,因为浑身痒,他把腿上抓得一道子一道子的,会不会是这些伤口引起了感染?院长朋友说:“先吃两天消炎药,不好的话马上来找我。”


    过了两天,没见好,走路时腿更疼了。不得已,海鹰只能放下紧张的工作,在医院快下班的时候挂了个外科的号。


   诊断很简单,就是做B--腹股沟检查。


   B超先是由一位年轻医生做,没一会儿她叫来了科主任。主任边做边询问:


   “平时感觉疲倦吗?”


   “疲倦是常事,什么时候都感觉累。前两天累得睁不开眼。”海鹰回答。


   “你身上怎么这么多出血点?”


    “痒的,情不自禁地抓,一抓就破。”


    “你掀开衣服,我再看看腋窝。”


    主任对年轻医生一阵耳语。


   “好,再看看脖子下面。”


一个检查做了20多分钟。


下来后,主任把检查报告递到我手上,说:“你们应该尽快做血液化验。但是今天是周五了,又过了下班时间,急诊的化验项目不全。你们看--


我说:“没关系,改天我们再来。我们先找地方吃晚饭去。”


   我和先生坐在医院附近的饭馆里看那张检查报告。报告显示:“腹股沟、腋窝、颈下多发淋巴结肿大。”我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想,可能是上火,也可能是累的,该歇歇了。


    还没放下碗,那位当院长的好友就打来电话。她说她正在外地出差,但是科主任给她打了电话,海鹰的情况她知道了。她让我们马上回到医院,把能做的血液检查尽量都做了,而且是今晚必须做。


  难道医生怀疑什么?


    尽管天已经黑尽了,我们还是回到了医院。做了急诊能做的所有血液化验。还好,所有的血常规化验都正常--哈哈,没事了。


    谁知,院长朋友又打来了电话:“徐晓,血液正常不是好事。要抓紧时间做进一步检查。”


 


怎么,可能有大问题?难道会是肿瘤?不会吧?


    我们有一位远房亲戚是北大医院的教授,退休了,就住在附近。我和先生没有耽误,直奔她家。老人看了B超报告,微笑着说:“没什么,做个活检就知道了。做活检不疼,一个门诊小手术。抓紧时间就是了。要到血液科检查。”老人说得很轻松,让我们也跟着轻松。


   第二天是周六,人民医院有半天门诊。那也是我先生的医保合同医院。我起个大早挂了血液科的号。接诊的是位四十来岁的副主任医师。态度和蔼。他看了看前一天部队医院的B超报告,说:“抓紧时间做个活检吧。如果真是报告里讲的情况,那起码是三期了。”医生的脸上没有严肃的神情,说得很淡然,所以我们也不紧张。但是,“三期”意味着什么?什么“三期了”?医生说,是淋巴瘤三期。


哦,淋巴瘤。第一次听说。


    刚出人民医院的大门,那部队医院的院长朋友再次打来电话:“徐晓,让海鹰停止工作,抓紧时间做活检,我们怀疑是淋巴瘤。”


“不就是淋巴瘤吗?又不是癌。”


“淋巴瘤就是癌,只不过叫淋巴瘤。”


 五雷轰顶!


   从周五晚上因为腿疼去部队医院检查,到周六上午到人民医院就诊,仅仅十几个小时,我们的命运就冰火两重天!虽然海鹰还没来得及做活检,但是给我们看病的几位专家都把标的指向了那最可怕的病--癌,而且起码是三期了!尽管这几位专家讲述时都轻声细语,都面带微笑,都似乎是在不经意间说出“淋巴瘤”三个字,但事后想来,那是怕吓着我们,是要在癌魔突然降临时给我们一个预警,让我们能听到一点点魔鬼走近时的脚步声。但是,再轻柔的语言也托不住天塌的重击,那可怕的癌症是重重砸在了我们的头上!


    接下来,是腹股沟活检手术,是PET-CT检查。结论不可能有意外,只是进一步验证初期的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滤泡性,三期B


无语。有的只是泪水。有的只是对命运不公的哀叹。


    今天写这些,不是为了回忆我们自己的经历,而是为了告诉读者,癌症就是这样轻轻地,在你完全没有防备时降临的。这里还有我的许多亲人、朋友、战友、同事的例子为证。


   舒朗,我的同事,也是好友。她60岁退休,刚过了半年退休生活,就因为感到右臂抬举不便,到医院去看“肩周炎”,在一步步的检查后,确诊为“肺癌,骨转移”。


   安平,我年轻时的战友,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一段时间以来总是咳嗽,他太太催他去医院看看,一通检查,确诊为肺癌,位置不好,不能手术。


   海鹰的哥哥,在日本常驻20多年,不烟不酒,有运动员的体魄。2007年,他刚刚退休回国,在一次例行体检时发现肺部有阴影,不大。医生建议关注。一个月后再查,阴影增大。他遂举着片子到处请教。虽然每位专家的指向都是癌症,但因为没有做活体检查,不能百分百确诊,只能手术后活检。矛盾、犹豫、掂量,思前想后,最终上了手术台,切下来做活检--癌症无疑。这倒不必后悔了,只能庆幸--幸亏早做了,还是早期。但是,毕竟是癌!


    王姨,我母亲的好友,她本人就是医务工作者,在医院工作了几十年。有一段时间感到吃饭吞咽不顺畅,需要喝汤粥往下顺。她并没当回事,有一搭无一搭地找同事询问,检查,结论:食道癌。


   大毛,我妹夫的亲戚,平时健谈活泼,就在快要退休的那段时间,感到肝区疼痛,自己一人去医院检查。当她拿到片子,看到结论,底气一下泄光,恍惚间走出医院大门,就再也走不动,一屁股坐在马路边--她的结论是肝癌晚期!


   小刘,一个美丽的唐山姑娘,年仅24岁。她刚到澳大利亚留学半年,洗澡时摸到左胸肋条上有一个小疙瘩。她去当地医院检查,结论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癌。


 


……


   癌魔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在你没有任何预感的时候光临的。以上所举例的几位患者,在最初,都是因小病到医院就诊的。走进去时,有说有笑,甚至健步如飞;出来时,却是步履维艰,心如铅块般沉重了。


    癌症可怕,在于癌症的治愈率如此之低,在于距离死亡的距离如此之短。然而,我这里要告诉读者的是,正因为这些,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正视那些“难治的小毛病”,提醒自己:我的病可能是癌!这样,就可能避免不及时求医,避免反反复复的求证,避免病情的拖延,在第一时间获得救治!


    我婆婆2005年因为肺癌住进医院。当时医生的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二十年前,这个病房收治的病人,只有十分之一是癌症患者;如今,只有十分之一不是癌症患者。”


    去年,我先生患病,有一天,我的五六个同学前来探望。说起癌症,在座的一圈人里,居然每个家庭都有癌症病人!他们或已经去世,或正在治疗,或带瘤生存,总之,没有一个同学说他家里没有人患过癌症,而且全是直系亲属!太可怕了,癌症离我们是这样的近,得癌症的概率原来是这样的大。


   所以,在你有了一些不知何来的不舒服时,不妨大胆设想一下,我的病是否与癌症有关?如若无关,偷偷一笑;如果有关,那就一点儿工夫别耽误,第一时间垒好与死亡抗争的堡垒,布好与癌魔战斗的军阵!


第一健康报道/     (新闻热线52478634/18911595819)


  (责编 秋时雨  来源:凤凰网健康


 


 

标签:
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