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颤日:房颤中风风险,你给自己打几分?
2014-06-07 08:36:10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第一健康报道/   


今年6月6日是第二个“中国房颤日”,我国房颤患者有数百万人,与无房颤人群相比,房颤患者罹患中风的风险高出近5倍。专家提醒,房颤患者应把预防中风作为首要大事,平时可根据自测表给自己的中风危险打打分,并及时按医嘱接受抗凝治疗。


4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将近1/4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房颤,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且由房颤导致的中风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后果更加凶险。抗凝治疗是降低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死亡率的直接措施,也是房颤患者的首要治疗策略。虽然我国房颤患者超过欧美国家患者总和,但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使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的比率却远远低于欧洲国家,发病人数多,抗凝药使用率低,使我国房颤中风预防面临严峻形势。


 房颤引发的脑中风


 一个月内死亡率高达1/4


   46岁的刘先生在今年2月份由于感到心慌、气促,被诊断为房颤,5月初又因中风住院治疗。刘先生的妻子一直不解为什么人好好的就得了中风?专家解释说:“中风是由房颤引起的,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而淤滞在心房内,会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脑部供血,导致中风发生。所以说房颤是因,中风是果,血栓形成是罪魁祸首。”


   据调查,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所以,得了房颤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的风险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阻止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是唯一选择


   谈到预防中风,人们往往会想到阿司匹林,很多房颤患者会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中风。阿司匹林真的管用吗?阿司匹林是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的,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效果比较好。而房颤导致的血栓主要是凝血因子在起作用,因此阿司匹林的效果有限,应该推荐华法林、达比加群酯这类的作用于凝血因子的口服抗凝药物。


     过去几十年中,在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与其他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患者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非常不便,导致依从性很差,因而临床华法林的使用率很低。达比加群酯作为首个被批准在中国上市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服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使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而且达比加群酯的疗效和安全性甚至优于华法林,在亚洲人群中安全性更佳。


 


   自我评估表


   得1分就要开始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就是:我患中风的风险有多高?我该不该吃抗凝药?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对照房颤卒中风险分层评估表来算算自己的得分就可以知道,这个评估表的总分是6分,其中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各占1分,先前曾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占2分,得分越高中风的风险也就越大,如果您的得分≥1分,就应该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凝药治疗。


    另外,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房颤患者预防中风也有帮助。例如多做运动,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有咖啡因的饮料,经常监测自己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坚持低盐和低脂的饮食习惯等。


第一健康报道/    (新闻热线52478634/18911595819)


(责编 小肖)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