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蒋高明如是说——
某男童是个非常惹人喜爱的宝宝,已经5个月了,一直吃母乳和水果及菜水,偶尔吃一点蛋黄。该男童长得虎头虎脑,体重有7公斤了,但皮肤出现了一些湿疹,没有引起妈妈的重视。有一天,妈妈觉得该给孩子增加营养了,于是做了一碗香喷喷的蛋羹,先试着喂了小半勺,不到1分钟孩子出现呕吐,然后嘴唇眼睛出现明显肿胀,接着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呕吐,嘴唇发紫。5分钟后妈妈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严重食物过敏反应。
这是一个儿童食物过敏反应的典型病例。
为什么儿童容易发生食物过敏呢?
图为蒋高明教授
蒋高明表示,这是因为婴幼儿胃肠功能还不够完善,某些食物中的蛋白未经充分消化就直接进入了体内,所以更容易发生食物过敏。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如豆类尤其转基因食物中的草甘膦、Bt蛋白、牛奶中的抗生素、鸡蛋中的激素、鱼、虾中的重金属、苹果、桃子中的催熟剂、增甜剂等对于一些免疫系统敏感的儿童很可能就是过敏源。
调查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每年大约有数百万至上千万人对不同食物有过敏反应,美国每年约发生3万例次食物所致的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已经影响到1.21%美国人的生活,有1100万人曾有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约200例死亡。美国近10年来食物过敏的儿童患病率上升了18%;近5年应该儿童花生过敏患病率增长了1倍。食物过敏在西方国家儿童中的发病率为2%~8%,成人是1%~2%。
我国还没有儿童食物过敏的具体数据,但从临床上发现,食物过敏的病例越来越多。食物过敏人群中,为什么5岁以下的婴幼儿占有很大的比例?
蒋高明解释,“这是由于幼儿肠内细胞比起成年人来说更易渗透,从而使其显得越发的脆弱。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婴幼儿消化系统和皮肤发育尚不健全,大分子的蛋白质容易通过,进入血液和免疫系统,引起过敏反应。”
同时,据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教授介绍,从儿童过敏发病趋势上看,我国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未来10年,发病率增长速度可能高于部分发达国家。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可能和日本、韩国、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一样,即将或正在经历食物过敏、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暴发性增长”阶段。
第二,食物过敏将成过敏主流,并成为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的主因,这也将成为我国临床医生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因环境污染导致或加重的过敏正在增加。雾霾发生时,空气中有很多漂浮颗粒,会增加霉菌、花粉等过敏原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增加接触和致敏机会。
除了食物出现的问题,现代生活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消毒剂、清洁剂、染发膏、化妆品等也是重要的过敏源。
父母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无菌”的世界,从小注射多种疫苗,稍微发热就用各种抗生素治疗;为防止呼吸道感染,常让孩子在室内活动,很少接触泥土、花草树木等。在过于干净、很少与大自然接触的生活状态下,人体免疫系统没得到足够刺激,因此很难被激活,进而对细菌抵抗力较低,容易过敏。
从研究结论上看,过敏在城市的发病率比农村高,长期在室内的人群比爱在室外活动的人群高,收入高的人群比低收入的人群高。而农村儿童进城脱敏,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农民由于缺乏知识,对儿童过敏只知道去医院脱敏,贪图便宜,不重视食品安全质量,这才是当今社会农村儿童由原来的很少出现食物过敏,发展为今天食物严重过敏的主要原因。”蒋高明说。(来源 蒋高明科学网博客)
蒋高明,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4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平邑县,1985年在山东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和1993年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组委员、联合国大学SUMAMAD计划国际咨询专家、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植物生态学报》副主编,《首都食品与医药》、《生态学报》编委。
(责编 郝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