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气功(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编辑部)
“健身气功这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从未像今天这样,地位如此重要,价值如此凸显。目前,包括组织保障、制度建设、经费支持、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赛事体系建设、宣传报道、科学研究、互联网建设、对外交流等各方面的健身气功特色科学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任常建平。
图为气功健身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十七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心主任常建平回顾总结了健身气功17年不平凡的历程,并对项目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常建平指出,近年来,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一系列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健身气功这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从未像今天这样,地位如此重要,价值如此凸显。
座谈会上,常建平回顾介绍了健身气功发展历史和现状。他指出,健身气功历经多头管理、鱼龙混杂,建章立制、清理整顿,编创功法、稳步发展,深化改革、全面发展四个重要阶段。2013年正式印发了《健身气功发展规划(2013-2018年)》,明确了5年内项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目标,提出了健身气功国内推广、对外推广、科学研究、新闻宣传的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清晰勾画出健身气功的发展蓝图,为健身气功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图为座谈会现场
资料显示,2001年6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17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和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几任领导班子接续奋斗、艰辛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健身气功事业不断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编创健身气功功法15种,全国习练站点总数达32632个、习练人口389万,境外推广国家和地区56个,人口超过200万。
目前,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已拥有会员协会98个。
常建平表示,健身气功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把体现党的政策和满足群众的需求统一起来,把弘扬传统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统一起来,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健身气功是一项特殊的体育工作,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紧紧依靠政府部门的齐抓共管,探索构建科学管理体系,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健身气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正确处理建设和活动的关系打好工作基础,正确处理公益和市场的关系推进融合发展,正确处理积极与稳妥的关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健身气功是一项群众体育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进入到健康中国、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的整体建设中去,主动融入大群体的活动中,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望未来,常建平指出,健身气功管理中心首先是明确了始终要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服务大局、统筹融合、稳中求进的发展原则。其次是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任务:到2020年,实现国家推广健身气功功法达15种,全国注册健身气功站点数量不少于5万个,国内习练人员不少于1000万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0万名;开展健身气功活动的国家和地区不少于70个,境外习练人员不少于300万人,各类骨干达到2万名;健身气功管理体系建成,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健康服务全面提升,群众学练就近就便,健身功能充分发挥,品牌活动形成亮点,全媒宣传形成矩阵,信息平台广泛应用。第三明确了发展重点,要始终坚持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职业化、市场化这“七化”,以此带动健身气功推广普及迈上新台阶段。(据中国体育报)
(责编 秋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