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艾滋病: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聚焦健康中国 防艾(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韩琳)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艾滋病防控政策日益完善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输血传播基本阻断;二是经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社会歧视不断减少。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多次考察防治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的结果。”——国家卫健委11月23日例行新闻发布会。
图为发布会现场(何娟 摄)
第一健康报道消息:12月1号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12月1号已经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了。为了进一步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营造全民积极参与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今天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为此举办。
第一健康报道现场:
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
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
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69.6%,男性同性传播为25.5%。
图为王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向媒体通报了以上最新最权威数据。
王斌指出:当前,性传播作为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艰巨。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下一步,我们将紧密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目标要求,进一步强调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开拓创新原则,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重点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全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宣传信息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增强艾滋病防治意识,反对艾滋病社会歧视。
二是提高综合干预的时效性。突出重点地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重点人群,增强艾滋病危害警示性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创新互联网+综合干预模式,推进暴露前后预防工作,减少艾滋病传播。
三是提高咨询检测的可及性。创新检测方式,推动自我检测,方便有意愿的人群接受检测服务,结合全国艾滋病检测咨询月活动,推动主动检测,促进早检测早诊断,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
四是提高随访治疗的规范性。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告知,切实提高随访工作质量,强化对感染者的关怀救助。实施应治尽治,推广检测、咨询、诊断和治疗的“一站式”服务,不断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五是提高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发挥社会组织在动员检测和综合干预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广泛动员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营造全社会抗击艾滋病氛围。
(责编 秋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