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观两会(第一健康报道 融媒体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日前在广州日报发声:建议将中医药常规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在国家医疗卫生战略布局中把中医药放到与西医药同等重要的地位,确保中医药财政经费投入到位。要在资源配置方面得到体现。
第一健康报道综合消息,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基本方针,但长期以来中西医发展并不均衡。
图为卢传坚
卢传坚列举道,根据《中国中医药年鉴》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截至 2017年底,中医类医院4566个,占全国医院总数的15.1%;中医类医院床位数951356个,占全国医疗机构床位数的12.0%;中医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达104万,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8.9%。
从科研投入上看,中医科学研究也明显低于西医科学研究。卢传坚说,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类资助的面上项目共641项,经费3.5亿元,资助率仅13.36%,在整个医学科学部中排名最后,资助金额仅占医学科学部的13.96%;
从重大科研平台上看,中医类平台数量寥寥无几。卢传坚说,国家在20个领域建设了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类仅两家;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254个,西医领域34个,尚无中医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种数据差异也反映在院士数量上,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153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123人,共计278人,其中中医药领域院士只有18人,仅占医药领域院士的6.47%。
“中西医并重在操作层面没有落地,如果按照方针政策,中西医应该有平等的地位,在医疗资源的投入应该同等,但是我们看到目前中医还处在弱势地位。”卢传坚说。
所以卢传坚建议,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中西医并重的指导原则和实施办法》。
此外她也建议,将中医药系统科技项目、成果和人才的评审、评价与西医药系统明确区分开来,按中医药学术和研究的自身规律进行独立的评审与评价。
建议各级疾控中心设立中医药管理部门
在现代医学未传入中国并成为主流医学体系之前,中国人一直使用中医中药对抗疾病,其中也包括多次大规模暴发的流行传染病。
“未病先防就是中医的主要观点之一,中医重视将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调动起来,对防治传染病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卢传坚说,中医在抗疫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理论根基同样深厚。
即便在抗击新冠肺炎中,中医获得了高度认可,但中医药作用的发挥还有待加强,卢传坚指出,在传染病防控临床体系中,全国所有的传染病医院几乎都是西医主导,没有一家可以收治传染病的中医院和研究传染病的中医研究机构,疫情发生时中医医疗机构只能以协作单位的方式参与部分临床和研究工作,妨碍了中医药在防治新型传染病方面的作用发挥和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
“国家没有建立中医药防疫研究体系,中医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实验条件有待完善,即使有确切有效的方药也不能迅速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筛选研究。”卢传坚说,中医药系统在传染病防治方面也需要建立更好的预案和科学的决策机制,才能避免临急上阵、准备不充分、力量分散的现象。此外中医历来重视治疗,但是在科研总结上比较薄弱,导致即便事实上发挥了作用,却拿不出有说服力的科学材料让社会各界信服和认可。
卢传坚建议,在国家、省、地市级疾控中心专门设立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药研究室,这会为中医药常态化进入传染病防控的流调、监测、决策、规划、防治和研究全过程提供保障;同时在传染病防控规划中,则可将传染病救治体系健全的中医类医院纳入定点医院。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瘟疫预测与预警、抗病毒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平台也将由此建立。
她还建议,在全国遴选并重点建设一批中西医结合应急医院,建设成为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且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定点医院,并由国家给予重点支持。“并不是国内所有的中医院都符合条件,所以需要遴选有相应资质且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中医院。”卢传坚说,她心目中的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应急医院”应该是硬件达标,且人才队伍不仅有丰富的传染病实战经验,还应有深厚的中医药功底和强大的科研能力。
“如果没有疫情时,医院可作为一般医院使用,并且承担中医药防疫体系建立,技术方法构建,人员队伍培训等任务。疫情到来,这家医院要展示临床方面的优势,包括救治危重症病人。”她说。(广州日报 记者 龙锟)
(责编 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