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芳华 儒风自陈
2021-04-29 18:50:35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记百岁老人曹治安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师生情缘


聚焦健康中国 老中医(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特约记者张婧)


写名医的故事,无外乎要写其济世救人、医术精深,罗列些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大事,方能引人耳目。而我要写的这位老大夫,从不在人面前提及这些,以至于若不提他的老师——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名号,谁也不会把他当作一位“名”医……然而,就在纪念施今墨先生去世四十周年的纪念会上,这位当时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从怀中掏出了一张泛黄的药方,他念着药方上斑驳的字迹,自豪地说,“这张药方是老师留给我的,它跟了我几十年,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药方啊……”

4277ee157f1da385e01a4239b4a8745.jpg

图为百岁老人曹治安诊疗资料图


这位老人是谁?他珍藏了几十年的这张药方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在写正题之前,先说一些题外话:


公元2021年,注定有些不寻常的笔触,要聚焦在这个历史的时间点上。在建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几件接连发生的事触动了我的心绪:其一,近日,由中宣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中,将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列为8个新设项目之一,足见国家对中医药学术与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其二,前几日,我参加了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第三代传人薛钜夫大夫谢师恩暨行医五十年收徒仪式,在会上听到了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屠志涛局长高屋建瓴的讲话,屠局长指出,中医不仅要重视学术传承,更要重视文化传承,而名医所具备的五个条件中,除了改写历史,超越前人,带出后辈,解决实际问题之外,最后一条就是讲述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其三,2020年岁末,我接到著名戏曲剧作家张永和先生与华文出版社分派给我的一个任务,为四大名医施今墨撰写一本人物传记……由此种种因缘,才使我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屡屡将目光聚焦于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医与中医人,更有幸采访到了那位悉心珍藏施老药方几十年的百岁施门传人——曹治安……


百岁曹治安,不是名医的“名”医


2021年,曹治安整满100岁。曹老不是名医,因为所有与国医、名医有关的头衔他都看得云淡风轻,但曹老又实实在在是一位“名”医,且不说行医七十余载,他凭借扎实的医术治好了多少疑难病患,引得多少患者诚心追随,单说曹老的恩师施今墨先生,那可是一位改写中医存亡续绝历史和一代中医人命运的人物。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十九日,二十三岁的曹治安正式拜在施今墨门下,成为施先生的入室弟子。按照旧时拜师礼仪式,师徒要拍一张正式的合摄影。照片上,施先生一身藏青色长衫,戴一副眼镜,端坐于右侧,曹治安身穿黑色马褂,青色长袍,手持一柄折扇,恭敬地站在老师身后,从他那清秀俊朗的眉目中,可以看出一股旧式文人特有的书卷气。


eb8e4b78de73662e5503a7b563f5c29.jpg

图为施今墨(左)与曹治安(右)合影


曹治安原名曹祖基,出身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曾在乡里兴办学堂,临时大总统冯国璋还曾给曹家挂过匾额,上书“功高教育,惊世一方”,可见曹家在当时的家学渊源与社会地位。上世纪三十年代,他考入了施今墨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在上学期间,受到施今墨先生“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思想感染,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治安”,取良相治国安邦,良医济世救人,为病人祛除疾苦保安康的寓意。弱冠之年得遇名师,有幸成为施今墨先生的入室及门弟子,曹治安在潜移默化中秉承了施今墨的医德医风。从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曹治安先后参加了京津两地的卫生局考试,经考试合格发给中医开业执照,遂即开始悬壶行医,除了在个人寓所应诊外,他还先后在天津北马路保太和药庄、北京庆颐堂、沛仁堂等处应诊。1956年,曹治安被正式调入初建时期的北京市中医医院,从事内科、妇科临床工作,后又被局院两级领导委派,担任北京市中医院第一门诊部筹建负责人,随后在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进修结业,成为唯一留校任教内经诊断的中医教师,后来,因积极响应医疗骨干支援系统外医院的号召,被调入电力系统基层医院,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学验所得,为众多电力系统职工及家属诊疗治病,默默耕耘数十年光阴。退休后又继续在同仁堂、白塔寺等医馆出专家门诊,继续发挥着余热。


曹治安不慕虚名,淡泊务实,多年来一直默默耕耘在中医临床一线,一丝不苟地传承和发扬着施门的行医理念和风格,融会贯通地把施今墨先生众多的临床经验,实实在在地用于解决患者的病苦上。他平时话不多,宁可淡泊十句,也不虚夸一句,有人问他,


“曹老,您二十几岁就拜名师,又在华北国医学院读了四年大学,还有多年的坐堂经验,像您这样具备几项资历的老中医,八十年代时也只有十几位,这些年怎么没见您著书立说,也没有申请评选名老中医?”

曹治安回答说,


“我怎么敢称名医,施先生才是真正的名医,我们一辈子也赶不上老师,我只要踏踏实实,安安静静,给病人看好病,用结果和疗效说话,这一辈子,我只求做一个良医,就足矣了。”


曹治安自谦不是名医,那些珠玉其表的虚名从来与他无干,可他却在用一辈子实实在在的行动,克绍着恩师施今墨先生的言行,无论为人做事,行医济人,都严格遵循施先生的教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曹治安的“明”,在铭师恩,明情理,明正道,明心性,七十余载杏林路,在他身上炼成一道淡泊从容的风景,铺陈成近一个世纪铭刻于心的师生情缘。


“铭”师恩:一张珍藏了几十年的药方


尽管曹治安在行医和做人方面低调淡泊,但有一件事,他却一直放在心上: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曹治安拜在施今墨门下,成为其入室亲传弟子。一日,施今墨独自去前门外庆云大院13号出诊,病人刘先生年事已高,患有多种杂病。此前,施今墨已经来诊过两次,都是曹治安随同他一起来的。这一次赶上曹治安家中有事,没能侍诊左右。施今墨在诊房给病人开方子时,忽然想到,曹治安前面两诊都随自己来了,第三诊没能过来,错过了一次难得的学习的机会,实在可惜。于是,施今墨就在抄写方子的间隙,随手找来一张旧宣纸,简单地几笔,把刘先生的病案和方子记录了下来。晚上回去后,施今墨特意到曹志安家中,把方子交给他说,


“治安,前两次出诊都是你随我去的,这一次你没能去,我把方子简单地抄下来,你看看吧。”


e388bd40b53f7fba92add1c529d718a.jpg

图为施今墨所写方子


曹治安回到房中,打开方子一看,上面是施先生用俊秀的行书写的几行小字。由于在诊房开方匆忙,施先生只用简写的方式把方子记了下来,比如:方子中用到的旋复花代赭石汤,就写旋2钱、代3钱,厚朴花,玫瑰花,就写玫、厚各1钱半,方子里用于治疗失眠的秫米半夏汤,就写秫4钱、夏3钱……


曹治安手捧着施先生在匆忙中手写的这张药方,心里无比激动,他心想,施先生在那么忙碌的应诊之余,还能想着给弟子抄回一个方子,让自己对照脉案学习,真是用心良苦,自己真是遇到了一位良师!


七十多年过去了,这件事始终沉甸甸地印在曹治安心底,他在这张药方上盖上自己的印章,一直悉心保存在身边……一张小小的药方,不仅传承着施今墨先生字字珠玉的学术思想,更凝结着施门师徒间的深情厚谊,施今墨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责任担当和良苦用心,被曹治安视为弥足珍贵的财富,伴随他走过了风轻云淡的几十年行医路。


“明”心性:只要所说所做有益社会,无愧他人,亏己奈何,善莫大焉


如今,曹治安已是期颐之年。而人们最关心的是,曹老是如何保持健康长寿之道的?曹老说,他多年来都有一种不老心态,从没把自己当作老人,无论大事小事基本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绝不轻易麻烦别人。他提倡人要自强自立,直到年逾百岁,生活方方面面基本都是自理;曹老热爱生活,求知欲强,平时擅于动手动脑,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闲暇时喜欢读书看报,经常是手不释卷,在书海里遨游可以做到废寝忘食,他经常说“当医生就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可以充实大脑,少走弯路”。


曹老善思乐游,喜欢外出参观各类历史、文物书画展览,游览祖国大好山河,年届九十岁时还登上了井冈山,九十六岁时又登上了泰山,乘缆车并行走数千台阶至天街最高处,先后还游览了山西壶口瀑布、西安兵马俑等地,历年所到之处,每当被问到年龄时,都会引起众多同行游客的赞叹;饮食上,曹老比较节制,特别尊崇古人的一句话,“已饥方食,未饱先已”,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注重生活节俭,也容易知足;对待疾病的态度是既重视又轻视,反对过度医疗,主张用药要适度,相信自己有很大一部分自愈能力。


99f331865b2672e30d0974e45850f18.jpg

图为曹治安游壶口瀑布


在几十年的行医过程中,曹治安严格恪守施门风范——每次为病人诊病完毕,都要起身恭送,目送病人离开,这一点真是不折不扣地传承了施今墨先生的遗风;对于人生宠辱得失,曹治安认为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他经常说,“只要所说所做有益社会,无愧他人,亏己奈何,善莫大焉。”


有一件事,曹治安一直坚持了几十年,那就是每年清明,他都要亲自到万安公墓,静静地站在施今墨先生的衣冠冢前,给先生鞠三个躬,献上一束菊花,直到年近百岁,他一直坚持这样做。年年清明,都有一位拄着拐杖躬身立于杏花微雨中,两鬓银发、身形清瘦的老人的背影,无为而治,无求自安,我想,任何浮华的虚名,珠玑的文字,闪耀的光环,在他清瘦的身影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写到这里,再来反思屠志涛局长所讲的“名医”标准之一——讲述文化故事,忽然有了一种感悟:中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除了担负着大疫当前济世救人的使命职责,更应彰显为人立身、治世处世的标尺准绳。文化之根本在人,百岁人生,儒风自陈。曹治安老大夫用他身上特有的儒学风范,为我们讲述着施门近一个世纪的师徒情义,这份情,因真实而感人,因淡泊而隽永,尊师重道,淡泊名利,脚踏实地,这才是中华传统文化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是中医济世救人思想的活水之源,这样达观谦恭的人生姿态,应是曹老在喧嚣嘈杂的名利场外,安之若素地传承施门学术与思想精髓,乐享期颐之年的长寿之道!


宣明自有后来人,百岁儒风德自陈。

鬓间永念施门义,利如云淡名无痕。


(责编:薄荷)


标签:
医生康养人民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