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签约第一健康报道战略合作暨首届中华中医养生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聚焦健康中国 系统工程(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康梅)
以共同发起打造“中华中医养生系统工程”为目标的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与第一健康报道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首届中华中医养生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11月17日在北京稻香湖三智书院隆重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张南;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自然国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中医生态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马晓彤;北京市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北京市纪委监委驻市卫生健康委特约监督组副组长左立臣;中关村绿色科技创新产业联盟秘书长戴钰;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理事长、北京三智文化书院理事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书院联盟执行主席高斌;健康传媒观察员、第一健康报道总编辑李达;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副主任、执行理事陈大为以及北京三智文化书院副院长赵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委员杨晓松、中华道医传承人张文卿、中华藏医传承人朱亮等嘉宾20余人出席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活动。
签约现场
央视网主持人、第一健康报道总编助理苏涵主持签约暨新闻发布会活动。第一健康报道现场图片直播活动实况。
记者获悉,中华中医养生系统工程之创建,始自辛丑年己亥月(2021年10月),源自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三智文化书院、第一健康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国情调研组、中国文化书院、天地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关村绿色科技创新产业联盟、北京开放大学中医健康管理学院等机构诸君高士聚义,名师荟萃,胜义迭陈,其为中华养生之术,敦诗书,悦礼义;其为健康产业之学,履乾乾,怀翼翼。
作为签约主办方,高斌院长首先致辞。他说,今天的活动围绕谋划中华养生系统工程,联合中医养生领域的各方支持力量,从中华中医养生论坛、文化传承、教育培训、产业联盟、产品研发等方面与社会各界开展务实合作。
第一健康报道总编辑李达(左)与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理事长高斌(右)
会上,为了让大家对签约合作方-第一健康报道有充分了解,主持人苏涵在会上通读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今年1月18日给第一健康报道发来的感谢信。信中说:“你单位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优势,积极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医改大政方针、深化医改进展成效、最新政策文件、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主持人苏涵
第一健康报道总编辑李达随后发表致辞,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早在五年前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就高屋建瓴地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这些思想语言为我们指出了健康服务的大方向。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潮头,纵览中华中医养生文化打造的健康系统工程,要始终以文化自信为端口,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切口,以中医中药技能技法传播展示为入口,以健康传媒对中医文化的持续传播与高度弘扬为出口,把中医药养生产业坐实做牢,真正实现人民健康国家富强的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今天的合作签约,就是集合多方力量,为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保护行动、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行动。
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副主任、执行理事陈大为
此次签约活动的发起人,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副主任、执行董事陈大为介绍了发起签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他说,“中华中医养生系统工程”将通过吸纳具有中医药技法和匠心传承的中医医师组成非遗传承“管理办公室”、汇聚中医理论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汇聚热心中医药养生事业的企业家组成“健康产业发展委员会”,以此形成组织体系;同时通过中华中医养生文化论坛和中国文化网,线上、线下渠道相结合,将广大医师、专家、学者、企业的声音传播出去,释放中医养生文化的魅力,服务大众身心健康。
第一健康报道了解到,北京三智文化书院由北京大学汤一介先生提议发起成立,十五年来深耕企业家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北京天地文化发展基金会是原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2015年倡导、由十位企业家共同发起的公益组织;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于1993年成立,2018年进入三智体系,着力打造集中医咨询、中医工程、中医论坛、中医培训、中医药监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价值,弘扬中医养生保健的传统特色,普及和推广中医养生文化。
签约仪式后,与会嘉宾围绕首届中华中医养生文化论坛预设话题展开研讨。
张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成员张南
论坛要着重在大众健康养生和中医养生文化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总结,在新的环境形势下创新、融合、发展。健康产业作为中医实践的试点,又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建设寻求了坚实的依据。健康产业主要以中医药为对象,涉及六个方面:1、药源的种植与栽培;2、药材的制作加工;3、药品流通与公共医疗服务;4、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传播、科学健康理念的发展;5、产业向生态文明转型;6、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等,与国民经济紧密相关。
戴钰:
中关村绿色科技创新产业联盟秘书长戴钰
中关村绿色科技创新产业联盟是站在国家科技强国制高点的服务机构,世界500强企业基本都聚集开发区,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强大的中医养生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将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弘扬、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这个动力来自企业的高管人才,他们个人的健康关系企业的健康,就是我们目前开展的人才生命健康这块项目。特别期待“中华中医养生系统工程”和中华中医养生文化论坛能够把企业家队伍带进来,为科技强国提供健康支持。
左立臣:
政协委员北京市纪委监委驻市卫生健康委特约监督组副组长左立臣
中医养生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大部分受众是中老年人,如此情形下,如何将朝阳产业和夕阳人群结合并发展,如何解决中医养生乱象、守正创新,如何发展健康中国环境下的“大健康”理念?这是需要我们未来着重探讨和摸索的方向。面对如今的形势,我建议应该加强文化自信,从中医之道来驾驭和传承中医养生文化,深入挖掘我们的现有优势。
马晓彤: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马晓彤
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从国家层面已经基本出齐,包括《中医药法》等,路都铺好了。现在的问题是落实好,在实践中,以倒逼之法克服各种困难,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中华中医养生系统工程”,要按照中医发展的规律办事,针对性开展工作,从医、教、产三大方面,充分运用政策与市场两种力量,合理配置资源,不图面大速快,但求点硬步稳。
朱亮:
中华藏医传承人朱亮
藏医学已有七千年历史,有文献记载3800年,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藏医学的养生文化以藏医药学为核心,以藏传佛教文化为底蕴,吸收了汉地养生文化、古印度养生文化和阿拉伯养生文化的精髓,且受近代西方文化冲击较少,完整、纯正地继承了人类传统养生文化,与中华传统养生保健同属自然医学。
陈大为最后表示,悟道明理,博学笃行。中华中医系统工程之设,非止为一时一地之学,学者有所依据,士风从而丕变,则将见吾养生文化之大明,可为中医永世之学堂。
嘉宾合影
至此,中华中医养生系统工程将于2021年12月27日召开线上学术论坛,特向各界同道发出邀请,共同参与,研修经世致用之学,聆听返本开新之言,共襄盛举,得大道广结善缘,获真知修己达人。
北京中医养生研究中心与第一健康报道传媒机构的研媒结合,将继续与多方力量通力合作,着力打造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中医养生平台,努力推进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让中医养生智慧走进生活。
(责编 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