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文化自信(第一健康报道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伯淳)
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李伯淳主持文化自信座谈会 资料图
笔者认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贤们探索中西文化交汇的“中体西用”至今还影响着中国人。我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1、民俗文化:各民族生活习俗、娱乐特点、手工技艺等。2、伦理道德,此为社会家庭精神部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几千年来我国优秀的价值观。3、哲学体系、思维方式。这是认识论、宇宙观、世界观的根本,这是方向性问题。这是古人常讲的“天道”。新时代需要中华文化自信。而当前人们所关注的一些非遗项目、京剧、书画等,更多停留在民俗文化层次,对较高的伦理道德类认识亟待重视,而对于“宇宙世界之源”“人生之基础”的重新发现构成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哲学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习近平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认为西方文艺复兴是因为出现了一大批影响人类进程的,大思想家、大艺术家、大科学家,开创了人类新文化。中国自明朝西方文化进入,随着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在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魏源、林则徐、梁启超、孙中山等一批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随着中国的不断进步,中国人也从睁眼看世界,跃升为以文化自信与历史担当,为世界文明融合发展作出新贡献的崭新时代。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强调,“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笔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复兴最重要的也是要如“西方文艺复兴”一样,在中国出现一批影响当今和未来世界和改变人类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艺术家,要有体现中国特性的学术原创性学派,要有一批新时代的学术经典、艺术经典、文化经典传世。
习近平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比如,我们首先需要对不同于西方的现代科学体系的中国古代科学体系和方法有所认识,才能真正认识中医药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中华文化复兴不是复古。今后应将中国古代天文、地理、数学、农学、医学、灾害学、人生哲学、美学等,为代表的中华传统科学文化新成果广泛传播并服务全人类,才能让世界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复兴之美和深远意义。(源自中宏网 作者:李伯淳,科技部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成员)
(责编:秋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