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苏州市东湖门诊部、苏州时代诊所负责人金起荣老先生
聚焦健康中国 专访(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郝健一)
记者手记:据苏州中医药博物馆记载,苏州中医药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吴门医派源于金元四大家,至明清时期发展鼎盛。历代吴中名医有千余人,御医、医官百余人,存世医学著作五百余种,呈现出"儒医多、著作多"的特点。清代中期涌现出以叶天士为代表的温病学派,以及雷允上诵芬堂为代表的百年药店,吴中医学由此声名远扬。
80老叟金起荣坚持每日看诊
当下苏州,有一位从医60年的老中医,耄耋之年,仍然每周坚持出诊6天,活跃在苏州中医界,根植于“吴医”沃土。
他就是为百姓解决疑难杂症的【健康人才榜】中人-老中医金起荣老先生。
日前,第一健康报道应邀书面并电话采访了老中医金起荣。
金起荣,男,1942年出生于一个家风淳朴的书香门第,行医近60载。1964年苏州医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沧浪人民医院工作。师承当地名老中医杨如华、金昭文并得其真传,在其后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采集众家之长,发表《肺心病、肺气肿舌象观察》等多篇论文,将吴文化中医药精髓结合现代西医医技,自主摸索、研发,终形成以膏方调理为主,在妇科及肿瘤方面独有建树。
老先生目前的职务依然是几十年未变的“主治中医师,苏州市东湖门诊部、苏州时代诊所负责人,苏州市摄影家协会医务人员分会会长”。
记者专访就从那幅珍贵的“题字”开始。
第一健康报道:
您的医术曾得到时任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的肯定并亲自为您书写“弘扬中医国粹 -题赠金起荣医师”。2017年您得到孙部长的题字后,当时是什么心情?这幅字对您后来的行医带来了哪些变化?
金起荣:
当然是很兴奋很高兴也很幸福的事喽。至今在我的诊所里还挂着这幅字,当年作为国家卫生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孙陇春亲自给我一个苏州小地方的小医生题字,是对我医疗医术的肯定,也是对苏州千年吴派中医药文化传承的肯定。有了这副题字,我的小诊所多年以来蓬荜生辉,老百姓更加信仍中医中药,更加放心使用中医药保护健康。
金起荣与孙陇春(右)题字合影
第一健康报道:
在您近60年的行医实践中,南北方的中药调制方式有哪些不同?对保障患者健康起到了哪些作用?
金起荣:
南方嘛,主要是汤剂和膏方。解放前江浙沪以膏方调理为主,冬天使用多,汤剂也用。后来逐步传到南北各地。中医膏方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集中体现,具有明确的疗效。近年来,膏方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将其作为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一种理想的便捷的方法。与此同时,膏方的应用也已不再仅局限于江浙沪地区,全国很多地方也已开始流行,作为常用的防治疾病的措施和手段。特别是癌症术后康复,扶正为主,对妇科月经不调,膏方的作用还是蛮大的。
第一健康报道:
您这个年龄,依然每天坚持出来坐诊,为当地老百姓看病,您图的啥?在很早很早一篇介绍您的文章里曾有这样的描述:“他没有显贵的身份,却无时不让人敬仰;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一位医生最美的誓言;50余载如一日,心怀感恩,对医疗事业满腔热情。”您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金起荣:
我有一个门诊部,一个诊所。每天都坚持出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病也是如此。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依托“吴医”的传承,不断学习众家之长,摸索出我自己的诊病方法,就是灵活运用膏方,在治疗妇科等疾病方面发挥出作用,同时结合中西医技术,给病人术后康复带来效果。
金起荣给小朋友讲解摄影知识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自小对中医药感兴趣,也阅读大量的古今医药书籍,对患者一心一意,看病来不得半点马虎,有些医术不见得精湛,这么多年患者还是认可信任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古代的扁鹊、华佗、葛洪、孙思邈、钱乙、李时珍等名医,他们个个不但都有着高超的常人难以企及的医疗技术,而且更有着高尚的尚医品德,我今年80岁,仍然要向他们学习。
第一健康报道:
您是如何理解预防为主这一观念的?
金起荣:
治疗现代的病还是要预防为主,这是西医的观点,是有道理的。《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中医的职责不但看“已病”,更要看未病,看将要发生的病,这和西医的观念是一致的,中西医在这方面都是一样的。我要说有病要早看医生,不能把病拖下去,医生不但可以帮助病人解除疾病,还能帮助病人“扶正祛邪”早日康复。
采访后记:
在苏州市东湖门诊部,每天人们都会看到金起荣老中医把脉看诊的身影,这位行医近60载、精神矍铄的老人仍然和年轻人一样,怀着满腔热情与对中医文化的赤诚,战斗在这份让他终生热爱的事业上。
(责编 秋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