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中医药 (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余力)
11月4日上午,由《中国国家旅游》杂志社联合大同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浑源正北芪 对话老字号”品牌活动在京举行。

活动以黄芪产业转型融合为抓手,汇聚政府代表、中医药专家、老字号企业及产业链相关方,旨在提升正北芪品牌影响力,推动黄芪产业与文旅、康养、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共探恒山黄芪从地方特色农产品迈向大健康产业的创新路径。

本次活动吸引了政府代表、老字号企业、行业专家、媒体代表等多方嘉宾参与。正北芪作为“补气诸药之翘楚”,不仅是特色地方农品,更是富农增收和农康文旅融合的“先锋”。

活动中,来自浑源正北芪种植、销售、品牌传播及政策支持的各方代表深入交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言献智献策,从不同角度为黄芪产业未来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金剑首先致辞,强调正北芪作为地方特色产业的重要价值,并期待通过本次活动扩大品牌辐射力,增强对浑源黄芪的品牌认知。

执业药师、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中国中药协会老字号企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原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海鸥研究员代表老字号发言,他充分肯定了道地正北芪的卓越品质,并盛赞其在有效成分、传统功效量化对比、智能处方系统被列为“急症/重症”首选用药的强大功效,为浑源正北芪做了权威背书。同时他密切关注黄芪产业发展,对原产地“仿野生种植+标准化加工+多品类开发+出口创汇+康养旅游”的全产业链模式予以高度评价。

在正北芪主题推介环节,来自恒山黄芪(浑源)文旅康养产业有限公司的代表详细介绍了恒山黄芪产业的发展现状,从种植技术、独特品质及现有产品体系等多个维度,推介了浑源正北芪药食同源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应用潜力。

在随后进行的“黄芪历史产区变迁及其道地内涵分析”专题分享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药材品质评价研究室主任,执业中医师詹志来教授从学术与产业双视角梳理了正北芪的发展脉络与科研进展。

圆桌对话环节将品牌传播推向高潮。来自老字号药企、创新生物制药企业、政府和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围绕“浑源正北芪产业守正创新”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探索黄芪与老字号药企产品的结合路径,为产业升级提供新思路。对话由《养生科学》杂志总经理主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现代中药》执行主编、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追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赵润怀对浑源正北芪产业寄予厚望。他希望产业融合能够催生新模式,让消费者既能参与到“农”的过程,也能同步体验“药”的品质。已有445年历史的广盛原药企代表李燕钰书记在讨论中分享了宝贵见解,贡献了来自传统药企的实践智慧与创新思考。同时,新兴康华生物制药公司董事长作为生物制药研发企业代表,也从中药制药创新的角度参与了交流,为议题注入了科技前沿视角。对话过程中展示的正北芪IP形象“黄老芪”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其朴实而不失风趣的特质,为这株千年灵草注入了“网红文创”元素,是传统药材在新时代品牌活力的体现。

本次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由浑源黄芪龙头企业带来的黄芪切片、黄芪酒、黄芪口服液等七大类三十余种黄芪系列产品广受北京消费者欢迎,一经展出便销售火爆,同步带动了线上销售。北京九尚元餐饮管理公司和北京有好货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分别与恒山黄芪(浑源)文旅康养产业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就产教融合、品牌合作、电商销售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正北芪走向全国市场,定义时尚化、精品化、情景化品牌形象,进军“大健康”赛道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功能农业+”业态重构,联动传统与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品牌活动不仅搭建了产销对接的平台,也为通过品牌赋能推动产业升级、地方特色农产品与城市消费市场的高效链接提供了示范,在共绘浑源正北芪“同心圆”的展望中圆满落幕。
这次活动是《中国国家旅游》“传播一方文化,带动一方经济”模式的又一次实践,也是与地方农文旅深度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同时也标志着山西省大同市在文化传播、产品推广与品牌塑造上迈出的坚实一步。未来,《中国国家旅游》杂志将充分利用国家级媒体平台的综合优势,为大同农文旅的发展提供专业帮助,并与大同在品牌策划、市场推广、产品创新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
(责编 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