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医院(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品宣)
在北京健嘉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一场融合前沿康复技术与人文温度的“唤醒之旅”正在进行:医院微意识状态的患者们,在“天轨”的辅助下站立,由康复治疗师带领,置身于精心设计的“体感式情景互动”之中。训练的同时,家属共同参与,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家庭互动场景,正以一种充满希望的方式被“重现”。
这正是北京健嘉康复医院在意识障碍促醒与康复领域的创新探索——将多种前沿康复技术有机结合,构建专业、人文的现代化康复场景,为患者带来多维神经刺激及情感连接。
天轨:安全“站立”,借助重力激活康复旅程
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严重受损,伴有复杂的功能障碍,长期卧床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所以,站立训练成为促醒康复中的重要且必要的手段之一。
《慢性意识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指出,体位转换训练对慢性意识障碍(pDoC)患者具有以下益处:
① 提高患者觉醒度和增加睁眼时间;
② 牵伸各部位关节与肌肉、肌腱等软组织,防止挛缩变形
③ 促进心、肺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防治直立性低血压;
④ 提供后期开展其他康复治疗需要的体位条件。
在提高重力刺激训练原则之下,为了让患者有更真实、更舒适的站立训练体验,医院创新使用“天轨”将患者轻柔悬吊起来,减轻患者站立时下肢的负重,保障患者训练时的安全性。
▲上图:使用“天轨”进行康复训练(北京健嘉康复医院实拍)
体感式情景互动有趣背后的科学康复手段
除站立类的体位转换训练之外,多感官刺激(SSP)治疗也是常用手段之一,一般运用环境刺激来促进觉醒和行为反应,包括但不限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等多个感官重复的刺激。
此次,医院将“体感式情景互动训练与评测系统”纳入意识障碍患者促醒与康复治疗中:
▲上图:体感式情景互动训练与评测系统(北京健嘉康复医院实拍)
1、虚拟现实融合的多元化训练场景,患者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协同下开展被动运动训练;
▲上图:康复治疗师带领患者在体感式情景互动中进行被动训练(北京健嘉康复医院实拍)
2、场景中融入的多维认知和ADL(日常生活活动)元素,叠加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刺激,能广泛刺激大脑神经网络,带来持续、积极、带有情感色彩的多感官输入,增强不同脑区之间的连接与活动;
▲上图:体感式情景互动训练与评测系统中内置的部分场景
2、家属与患者一道参与互动,这种情感的连接,不仅是对患者强有力的情感刺激,也让家属在漫长的等待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上图:在康复治疗师带领下,家属陪同患者一同参与(北京健嘉康复医院实拍)
创新融合:1+1>2 的促醒康复新路径
北京健嘉将“站立训练”与“体感式情景互动”进行的创新整合,构建了一个以安全动态体位为基础、以丰富引导性感觉刺激为核心的促醒康复新方式。这种结合让患者不再局限于静态的直立床或轮椅接受康复训练,同时将本体感觉(体位变化、姿势变化等)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刺激相互叠加、相互促进,致力于让患者产生更丰富的神经激活效应,为意识恢复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
目前,医院正在积极进行“脑卒中患者在天轨步行训练中结合头针治疗”、“MSA(多系统萎缩)患者脊髓电刺激联合站立训练”、“阿尔茨海默症和脑卒中患者ITBS(间歇性Theta脉冲刺激)联合多种康复治疗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等多个技术的探索和实践,期待能为更多意识障碍患者、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专业性、多元化的康复诊疗服务。
北京健嘉康复医院相信,“患者至上、服务至优、技术至精、学术为根”十六个字,不仅是技术的创新应用、学科的赓续发展,更是对患者生命尊严的承诺和守护。我们期待,在科技与人文关怀交织的康复道路上,有更多生命被“唤醒”,重新感知这美好世界的色彩与温度。
本文为健康科普,非疾病诊疗,如有不适,请尽快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责编: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