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就小暑节气对大众饮食作息情绪影响召开发布会
2024-07-05 18:45:18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节气养生(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康梅)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暑,是夏季独有的炎热,小暑就是小热,接下来的大暑为最热。


小暑后我们将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我国多地自小暑起将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这一主题,国家卫生健康委7月5日继续召开新闻发布会。请来了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潘力军、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鲁艺、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杨舒楠就“小暑”这一节气对人们在饮食、作息、情绪等多方面关注的热点回答记者提问。


微信图片_20240705184718.jpg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鲁艺:


小暑来临,我们在饮食上主要针对热邪和湿邪这两个特点来养生。


对于暑热之邪,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性味偏寒凉的食物,当然这是在脾胃不虚弱的人群中这样提倡,比如可以吃一些绿豆,还有像丝瓜、黄瓜、冬瓜,这些食物性味比较甘淡,有一定的清热化湿的作用。


针对湿邪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健脾燥湿或者健脾化湿的食物,比如莲子、山药、薏仁、陈皮。对于湿邪困表,可以选择像苏叶、藿香、砂仁这些食物,他们可以燥湿解表,同时还可以芳香醒脾、开胃,缓解我们在夏天饮食脾胃不好、食物消化不好这些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潘力军:


气温升高、湿度变大,在户外容易出现中暑,在室内容易患空调病。


预防空调病一是做好空调清洁;二是设定好空调的温度,不宜低于26℃,而且每隔2到3小时,开窗通风20到30分钟;三是从户外刚回到空调房间的时候,注意防止室内外温差过大,因为温度骤变,易引起空调病的症状。


降雨量增加,又持续高温,也增加了蚊虫引起的登革热、乙脑等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预防蚊虫叮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清除蚊虫孳生的场所,定期清理家庭卫生死角,家中的水培植物每3-5天更换一次水;选择合适的防蚊产品并且合理使用;合理选择活动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室外活动时,穿上长裤、轻薄的长袖和能遮住脚趾的鞋子。


蚊虫叮咬后,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全身荨麻疹、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杨舒楠:


中央气象台目前会对外发布包括暴雨、台风、强对流、高温等等一共14类灾害性天气的预警。


如果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到室内去躲避,而是被困了该怎么办呢?首先还是要保持镇静,其次要学会一些自救的知识。


比如城市内涝中被困,要首先避开桥下、低洼路段、井盖还有暴露的电线等等,要尽量避免在湍急的水流中前行,远离涡旋。另外,可以用雨伞等物体进行探路,尽量寻找同伴,排成纵列前行。


尽量不要去地下的一些建筑,万一被困,要尽快向高地势地区转移,有序寻找出口。此外,如果在城市内涝中车辆涉水,一定要注意第一时间弃车避险,切勿贪恋财物。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


夏天日光暴露的机会明显增多,适当防晒是非常重要的。但过度防晒有可能造成婴幼儿维生素D的缺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每天让我们的孩子接受1到3次的日光浴,每次大概10分钟。接受日光浴时,我们要避开日光强烈的时候,主要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的时间段。


友情提示——


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炎热和潮湿,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身热汗出、口渴多饮,精神疲惫、心烦面赤、食欲不佳等表现。在民间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为此,我们同时也要防范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危害。


(责编:薄荷)

标签:
节气养生小暑科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