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 吃货(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九剑)
相信很多人搞不明白医生和农民会有什么样的关系?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三十年,以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各类慢病持续高发、国家医疗负担越来越加重。“不健康”的现实情景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了医疗与农业、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崇尚走出家门吃大餐的“吃货”年代,餐饮与健康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生态农业与健康、生态食材与餐饮的转型又有什么样的关联性?全体系的生态饮食观念如何负载?
从事医院临床诊断科研工作的山东生态健康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孟祥兵给出独到见解。回归中国传统饮食结构,即:主副食合理搭配、坚持低温烹饪、荤素搭配重视蔬菜的作用、不可一日无豆,重视豆类的补充。
第一健康报道征得孟祥兵(上图)研究员同意,将其最新研究成果部分刊载。
孟祥兵
三千年前中国“厨医”同为一门
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中国建立了人类最早的医疗体系,制定了最早的医事制度,提出了“先味而后药”的治疗主张,即先用食疗,再用药治。在主管王室膳食的人群中设立了官职“枣食医”,同时还提出饮食要与四时季节的变化相适应的饮食理念。周代起开始有了专职医生出现,并且有了最初的医学分科。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食医为各医之首,负责王室的饮食与配膳;疾医职责是负责百姓疾病的治疗;疡医相当于现在的外科医生;兽医主要负责动物疾病的治疗。当从人类需求本性的核心来说,医生始于庖厨完全符合人类发展的初衷,厨医同为一门则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中尤其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回归,是当今对健康的需求必然
中华文明五千年,我国饮食也逐步形成了特点鲜明的结构形式,其明确的四大特点便是:主副食之分、坚持低温烹饪、荤素搭配重视蔬菜的作用、不可一日无豆,重视豆类的补充。
那么从现在来看,这四个特点依然对人们的健康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代谢性疾病高发,再看近三十年来西方饮食结构的引进和快餐文化的兴起,我国人民健康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的急剧上升,那么首先通过对传统饮食结构的重新回归,则是人们当下获得健康的根本因素,这也是国家健康中国建设规划的重要任务。
人体微生态平衡要有生态农业支撑
人不是一个单一的生物体,而是由多种有机物共存的生命复合现象,人体便是一个具有多种元素存在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的持续稳态与和谐便是健康,所以在这里我们所提的生态,不再仅仅局限于农业的生产,而是由多个环节形成健康整体概念下的链条体系,当下我们正在遭遇人类史上严重的危机,更应该重新认知关于全体系的生态概念。化学农业对土地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的同时,为什么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威胁?对人体微生态平衡又会产生怎样的破坏?以及生态农业的产品对人体微生态,会产生怎样的作用?乃至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平衡方面都有哪些相关的影响?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十年前我们便开始通过用实验的方式来认知这其中的相关性。我们把不同种植状态(化学农业与生态农业)下的食材做成饲料对小白鼠进行喂养实验,发生的肥胖与身体基础指标的变化已得到多方面的证实,后来我们对其肠道的菌群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不同的食材结构对肠道菌群的分布与类型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对其肠道菌群的微生态环境产生了变化,所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已经有了更加明晰的认知,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态农业的食材与人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也就是说生态农业和健康存在着明确的因果关系。
“吃好求健康”是新时代赋予餐饮的责任和使命
谈到吃饭的问题,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消费理念分别经历了吃饱、好吃、吃好三个不同的阶段,通过各个不同的阶段产生了不同疾病,这种变化也已明示着吃什么和怎么吃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民族的未来,所以食物的安全与功能在健康中的作用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历史发展的机遇和文明发展的需求表明,当下人们对餐饮的关注正在由量向质的转变,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更是文化承载和社会发展原始本性的回归。
用健康打造餐饮与消费的关键链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餐饮业在健康与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一个关键的链接作用,通过组建生态餐厅和健康消费这一新的途径,进行生态食材生产定制的供需对接,来实现新形势下餐饮业的产业结构有效转型,这中间包括对食材功能元素的汇集,在传统饮食结构回归的基础上进行菜品、食品的开发,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农业生产到食材的加工烹饪,再到满足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在这形成的各个不同的环节中,没有谁最重要,只是分工的不同而已,每个环节并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更加相互的促进与协同。
长按二维码关注第一健康报道官方微信
(责编 秋时雨)
标签:吃货传统健康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