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防癌 (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韩琳)
根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病例300万例,均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国,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且有5.5人死于癌症。然而我国目前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并未在体检中得到良好应用。换言之,常规体检未必能起到防癌的作用。
2021年3月4日,由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承办的“2021年春之声健康论坛”在线上举办。
大会邀请来自国内知名三甲医院消化、体检、胃肠外科等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围绕“消化道肿瘤早筛技术在健康管理实践中的价值”展开研讨,强调了肠癌早筛在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一致认为国家审批和指南推荐机制是保障肠癌筛查科学规范实施的先决条件,就技术手段而言,应重视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预测值(PPV)。
肠癌早筛已经成为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院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教授表示,阻断癌症快速增长,提高早筛早诊率,是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曾强教授进一步指出,做肠癌早筛,技术是关键,好的技术可以提高人群依从性,提高肠镜检出率,提高早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
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郭清教授表示,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有效的医疗服务模式,健康管理已被证实在防控重大疾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癌症早筛已成为健康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所原院所长、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指出,筛查是癌症防治及早诊早治的关键手段。以结直肠癌为例,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可以预防肠癌;临床针对早期肠癌具有成熟的干预方案,预后良好。一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
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成为评估癌症早筛产品的新标准
作为中国首个也是唯一经过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验证的癌症筛查手段,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展现出了优越的筛查性能。
目前,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已经获得国家级筛查指南及多部临床权威专家共识的推荐,成为结直肠癌筛查过程当中重要的筛查手段和策略,以帮助我国结直肠癌筛查渗透率的大幅度提高,使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该项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测试癌前病变(如进展期腺瘤)的癌症筛查技术。
(责编: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