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东:遵循系统论 探索新药研创新疆域
2022-05-04 18:07:57 来源: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口腔医学(第一健康报道融媒体中心 记者康梅)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多位院士进行了精彩演讲,凝聚发展共识,探讨建设路径,希望能通过科研创新促进我国医学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504180735.jpg

蒋建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过去很多年,根据还原论,用一个局部代替整体进行研究,把复杂事情简单化处理,是新药研发领域的主流,为新药创制带来了很大助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方向有可能让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于是出现靶点找到,设计药不成功;体外实验有效,体内无效;动物实验有效,人体试验失败等情况。因此,要想更高效地研发药物,或许我们可以引入系统论的方法和理念。


与还原论不同,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目前,系统论指导的新药研创已初现曙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种原用于治疗艾滋病的新药阿兹夫定,在2020年2月被发现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同年4月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目前三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已报批药审中心,预期阿兹夫定是一个有效和新机理的抗新冠化药。


比较戏剧性的是,在体外实验中阿兹夫定的药效远不如另一种用于抗新冠肺炎的新药瑞德西韦,但是在新冠肺炎患者体内,阿兹夫定比瑞德西韦报道的药效要好。服用阿兹夫定后,患者一般3~5天核酸转阴,用药大约需要持续6~7天,对轻症、重症患者疗效相当,且不受其他治疗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疗效反差现象?一定有某些未知的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围绕这个科学问题我们做了研究。阿兹夫定本身是前药,进入体内发生磷酸化以后才具有抗病毒的功能,所以我们都在关心它在哪里发生了磷酸化,最后发现主要是在胸腺。胸腺是我们人类重要的免疫器官,阿兹夫定在胸腺发生磷酸化后,抑制病毒,保护了机体整个免疫系统,维持了淋巴细胞水平。所以,这个药具有治标又治本的系统抗病毒作用。简单说,阿兹夫定在机体胸腺内完成了从化学治疗到免疫治疗的转化,这是它的作用特点,也是我们对它寄予厚望的理由。


这类新药研发的例子还有很多,说明每一个药物研究人员都需要有更好的整体观念,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至理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学科建设上,为了让整体观融入协和药学发展,在6年前协和医学院开始推动PharmD(临床药学博士)教育,目的是让“药学知识最终要服务于临床”的理念在每个药学专业学生心中扎根。参与其中的学生,课题源于临床,结果要反馈到临床。学生的研究课题不能只依靠在实验室里面想,从文献里面查,而是要到一线去,了解我国百姓健康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鼓励课题的设立来自一线和基层,并由此完成药学系统性教育。


再说说学术影响力。几十年前,屠呦呦先生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的药学学报中文版上发布了一篇重要的文章,阐述青蒿素的研究,后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提示我们,需要把中国的研究介绍给世界。但有时候,不同的思想体系可能会阻碍我们的科研成果在国际期刊发表,这时,拥有自己的杂志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协和药学系统性建设的一部分。药物研究院5本杂志之一的APSB(药学学报英文版),目前也是全球药学杂志中排名前列的几本杂志之一。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它的影响力,为的是让更多学者通过它把新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表达出来。


尽管目前在新药研究中,还是主要运用还原论的方法,但思想的疆界是无限的。每一位药学院的学生和药物研发人员,也许会专注于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技术方法和精准靶点等,不过系统论的思想应该记在心里。人与自然,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之间密切的关系等这些看似空灵的讨论,或许就是未来药物研发的重要线索。我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药学的前沿是什么?我没有很好的答案,只能暂时借用一句人工智能领域常说的话“过去就是未来”,这句话说得很好。总的来说,我们今天努力在做的事情,无论平台建设、能力提升,还是人才培养,最终目的是能够实现“治愈百病”的伟大梦想。


(责编:述峰)

标签:
新药研发系统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