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骨科(第一健康报道南昌 记者何芳)
10月15日,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主办的“《202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巡讲项目”在南昌开展,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明教授任本场会议主席并致辞。
陈教授表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科医生日常工作中最为常见疾病之一,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以及预防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怎样能够更好地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再骨折,是骨质疏松科医生和骨科医生共同关心的话题。《202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后简称“新指南”)提出了“极高骨折风险”的新分类,对于今后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疗提出了很多新证据及推荐治疗方案,值得在广大临床医生中进行推广和宣传。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勇教授的发言系统地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要点进行了解读,他说,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发生再骨折风险较未骨折者明显增高,因此降低再骨折风险尤其重要。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使用常规剂量的抗骨吸收药物,对骨折愈合无明显不良影响,且尽早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是预防再骨折的关键。因此,指南推荐如无禁忌症,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尽早开始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随后,来自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的双峰教授结合新版指南介绍了对骨科医生的启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目前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我国骨质疏松症整体知晓率、诊疗率低。骨科医生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松管理策略需要优化,对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骨量丢失更重,及时系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很有必要。
来自景德镇市中医医院的刘小聪教授则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进行了讲解,传统中医学并无”骨质疏松症“概念,而属”骨萎“、“骨枯“、”骨痹“等范畴,病变在骨,其本在肾,病因以肾虚为主,与肝、脾、淤等密切相关,症属本虚标实。世界卫生组织(WHO)将OP定义为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来说,患者中医证型变化是评定和检测OP临床疗效的重要依据;患者症状(主观、客观等)改善也就是”证“的改变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结合中医证型的改变,尤其是患者主观症状,是辩证型也是实现中西医”精准治疗“的重要保障。
最后宜春市人民医院的余博教授针对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方面进行了分享,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盆骨折发病率正在快速升高,骨质疏松是造成老年骨盆骨折的第一危险因素,老年脆性骨盆骨折多由低能量损伤因素引起,FFP分型系统比较全面的包含了脆性骨盆骨折的损伤类型,能反应不同损伤的骨盆稳定情况,有助于指导进一步治疗,FFP并发症高,伤后高死亡率及致残率,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2022年底,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CSOBMR)组织编写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22版)》。新指南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数据和成果,在2017版指南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更新调整,特别提出了“极高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相应疾病分类的推荐诊疗方案。
2023年,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将与国内专业学会合作,开展“《202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巡讲项目”,促进广大临床医生了解掌握新指南的更新要点,特别是“极高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的最新诊疗方案,从而帮助更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减少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责编 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