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伟大实践(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编辑部)
2019年第二期《旗帜》刊发理论文章《中国对外开放40年伟大实践与重要启示》,第一健康报道授权全文刊载。
作者 黄勇 谢琳灿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40年来,通过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盛衰规律,深入考察所处时代和世界发展特征,紧密结合基本国情和实际需求,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对外开放40年取得伟大成就
过去40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布局和体制,是改革开放后“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成果。总结起来,中国对外开放在六大关键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效。
区域开放:先试点后推广渐进实施,从局部走向全国。40年来,中国的区域开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依次推进,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区域格局。按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沿边经济开发区-内地中心城市”的顺序,先以东南沿海城市作为“试验田”,再分阶段、分层次向内陆地区推进。40年间,中国先后设立改革创新型、海关特殊监管型和产业功能型三大类特殊区域,涵盖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国家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超过14种细分类型。这些层级丰富、各有功能侧重的特殊经济区域在改革开放中起到先行者、排头兵与试验田作用。
对外贸易:积极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4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4.5%,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仅为260亿美元,占世界总额1%;到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额12%;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13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此后一直稳居全球第一。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世界第一,出口额世界第一,进口额世界第二。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和方式也持续优化,从早期的加工贸易为主到一般贸易占主要地位,工业制成品的占比不断上升,机电产品进出口额稳步增长,服务贸易占比也缓慢增加,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比例不断增长。
利用外资:引资引技引智,持续优化国内投资环境。4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总体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利用外资发展迅速、成效卓然。从早期以“超国民待遇”吸引外资,到现阶段的“国民待遇”,内资外资一视同仁,中国的利用外资从理念到内容,从导向到结构,都稳步趋向成熟。自1992年以来,中国利用外资总额就一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8年至今,中国吸引外资总额一直稳居全球前三位,2014年还曾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对外投资: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跻身世界投资大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窗口公司,到90年代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华为等少数民营企业,再到现在以民营企业为主力,中国对外投资主体和内容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相应地,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也不断优化,经历了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三次重大变革。2008年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年均增长27.2%,已经成功跻身世界对外投资大国行列。尤其伴随“一带一路”战略,企业“走出去”加速发展,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实际利用外资,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达到将近2000亿美元,跃升至全球第二位。
金融开放: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筑牢金融安全底线。40年来,审时度势、稳步有序地渐次推进金融开放,协同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业开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从早期的以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为目标,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改革,到后来向境外金融机构部分开放国内市场,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以稳为先,趋势明确。从金融业发展来看,中国一直在逐渐放宽对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形式、地域和业务范围的限制,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开放力度持续增大,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大量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国内金融机构海外布局也不断拓展,中国金融市场日益与国际接轨。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发展为一个金融市场基本健全、金融体系基本完备、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
参与全球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0年来,中国积极融入国际体系,并日益走向全球治理舞台的中央。具体来说,中国经历了从被动融入国际体系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转变过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博鳌论坛到亚信会议、上合组织峰会、APEC峰会,再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亚投行、丝路基金的成立,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在不遗余力地展示中国特色和风采,推进与世界各国对话和交流,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踏上全面开放新征程
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深刻总结对外开放40年的重要启示,对踏上全面开放新征程,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继续秉承以开放促改革谋发展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谋发展,是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的历史性选择,也是中国积极主动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根本出发点。对外开放的本质,在于通过不断降低对资金、人员、货物等流入流出的限制,推动要素资源在国际国内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显著提升。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学习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对内密切结合自身国情实际,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对外巧妙利用国际环境,不断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积极发展国际贸易,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才得以实现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随着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更需要牢记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初心,进一步积极主动扩大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实现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并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继续走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过去40年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40年造就了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极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国内产业体系门类齐全,是全世界唯一囊括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也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制造业大国和公认的“世界工厂”。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经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稳定器”和“发动机”作用,从贸易到投资,中国的经济合作伙伴遍布全球,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紧密联系,实际上密不可分。这条中国特色开放发展道路,也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期望通过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发展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中国方案。(作者分别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办主任)
(责编 秋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