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话健康
2021-03-22 17:14:33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春分 (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作者董芊麟)


3月20日(农历辛丑二月初八)17点37分,太阳到达黄经0°,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春分,也同时寓意着昼夜几乎相等了!


因此,我国也开始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气温逐渐升高了。


春分.png


春分节气饮食起居自我调理方向:


①日春疏肝,促进气血通畅。


无论身体出现任何问题,首先要解决郁和堵的问题,唯有道路通畅,滋阴或补阳才能使身体得到。因此,建议您坚持寅时(3-5点)晨起,先疏肝,再进行有机茶灸,清理身心。


寅时沏上淡淡有机绿茶,以热茶灸牙齿和牙龈。牙龈中的牙神经通脑,以茶之热气提神醒脑,茶洗百脉清理血中污浊。


同时,寅时(3-5点)饮热茶水增强了脏腑动力,到了惊蛰卯时(5-7点),大肠经开时,身体自动清理干净肠道垃圾和宿便。肠清则脑清,从此开启神清气爽的一天。


春分节气后,茶灸时可以微微透汗。无论身体有寒还是有内热,通过微微发汗,把邪气赶出去。


茶灸或运动出汗后,切勿立刻洗澡或更衣,应在衣服内贴着皮肤处,垫上干的浴巾或者毛巾,添加一件外衣。于温暖避风处,待汗收了,再更衣。否则毛孔打开时,热走出去多少,寒进来多少。容易出现寒气郁闭毛孔,内热无法发散,引起高烧。(特别是孩子,要注意运动出汗后,切勿受风寒)


②血热之人谨慎补阳,虚寒者增强脏腑动力,三餐饭后健脾消食。


4月2号之前,根据自身情况,健脾阳,温暖肾阳。保证脏腑动力强,人只要睁不开眼、懒得动、到了饭点不想吃饭、口干但不想喝水,或者喝不进去水,身体怕冷、手脚冰凉、心情低落、打喷嚏、心里打冷战、便溏等,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卯时、辰时、未时、申时适当饮食温补,增强脏腑内动力。但温补不可太过,过犹不及,还需矫枉过正。


重点是保证饭前有饥饿感,大小便畅快,能吃能睡,心情喜悦。


4月2号之后,谨慎温补,此时重点在于酉时收阳,和饭后健脾消食。特别是血热之人应着重饮食滋阴敛阳。 


③酉时初(17点)注意滋阴收阳。


阳不入阴,心烦失眠,影响一日之冬藏。冬不藏阳,一日白忙。


中医讲:食补不如睡补,睡乃天下第一大补。一旦阳气没有收藏入肾,夜里失眠。无日冬养藏,何谈日春养生?


身体出现热邪(脸红、眼睛红,大便干结,呈球便;或口咽干总想喝水;五心烦热等),一定要加强酉时滋阴,敛阳壮肾精。


④心火大,肾水不及,则出现“心肾不交”。


容易失眠、多梦、心情抑郁、心神不宁、或者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小便不利下肢浮肿、梦遗等。


应在可在午时(11-13点,手少阴心经开)或者睡前,用滋心阴的食材(脾虚者,可以以滋阴食材加一点点健脾或补肾阳的食材)。唯有中焦运化正常,上下得以交通,使“心阳”下潜温煦“肾水”,肾水蒸化来滋养心阴,才能良性循环,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⑤清热燥湿健脾。


空气湿度较大的时候,如果身体内环境湿气也大,比如大小便处潮湿、痒;或者睡觉爱流口水;舌头边缘齿痕重;头面或肢体水肿等。都应及时健脾除湿,减少饮食,不饿不吃。并忌吃生、冷、粘以及寒凉属性的食物。特别是海鲜、啤酒、冷饮等。


如不忌口,一旦身体内环境与外环境湿气都很大的时候,则内外勾结,可能会导致痛风、湿疹等缠绵难愈的问题。


特别是4月2号之后,身体内外环境湿热,应加强清热、燥湿、健脾。


⑥早睡早起,跟着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


太阳是万物能量的来源,得阳则生,失阳则死。白天太阳光给我们带来热量,助力我们精力充沛,人体不断调动自己的元气工作学习,如同一个手电筒在不停的放电。到了夜晚,太阳落山,阴气主宰,人也应该随之进入睡眠,给自己的身体充电。


古时皇帝鸡鸣即起,就是讲寅时初3点,起来处理朝政、读书勤学。3点到5点为平旦之时,阳气未升,阴气未退,此时工作学习效率极高,因为人很容易专注。晚上19点,戌时初入睡。19点-凌晨3点,一共8个小时的睡眠。这段时间是人体自我透析,清理血中垃圾的时间。


许多长寿老人,并不是吃的食物多么特殊,而是他们能够顺应自然,在正确的时间睡好觉,保证身体这部机器使用的更长久。


(责编:庞小路)


     


标签:
春分康养人民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