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时节话健康
2021-05-21 19:00:46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小满 (第一健康报道 作者董芊麟)


2021年5月21日,农历辛丑四月初十,3点36分,太阳到达黄经60度,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小满”。


78.png


小满(grain buds)是入夏后的第二个节气,天气由暖变热,标志着闷热、潮湿的夏季正式开始。


此时北半球进入了六气时序中“化”的阶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我国北方种植的小麦麦穗开始灌浆,逐渐充盈饱满,夏收作物接近成熟,直到芒种才完全成熟,所以说小满是收获的前奏。


南方地区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小满至大暑这段时间,是北半球一年之中阳气最为旺盛的阶段。气候潮湿多雨。如遇气温较高时,则湿热重。如遇冷空气南下时,则湿寒重。


特别是南方相比往年更加湿,天气不清朗,雾气较大,烟雨蒙蒙,湿漉漉的天气几乎会天天有。


由于辛丑年天气多变,时而大风骤雨,时而飞沙扬尘,时而阴霾湿闷,因此人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也会出现失衡。


湿热天,人容易烦躁、坐立不安、脾气急。

艳阳天,大部分人会觉得明快开心,状态好。

湿寒天,人也容易压抑郁闷、情绪低落。

大风天,人和居住环境整体偏燥。


因此,要依据《黄帝内经》的指导,适当调整饮食起居,从容应对气候变化给人体带来的影响。


身体失衡表现

饮食起居 温馨提示


当下已经从二之气的“大火正”,到三之气的“湿气重、气不足”的状态。


79.png


调养重点以补虚、祛湿为主。


“当令之气”确定了我们的饮食。建议家中日常备一点紫苏姜茶、人参茯苓茶、藿香正气水、红豆薏米、山药粉、辣椒粉。


此时,人体的中焦湿气较重。 加之辛丑年中“运水不及”使人体下焦虚寒,所以三之气:风湿性疾病、血液性疾病、黄疸病、包括糖尿病、肾病的人不利。


一些人出现下肢酸痛、膝盖屈伸不利、四肢关节拘紧疼痛(比如手指关节或者脚趾关节痛)肾虚耳鸣等证也会更为明显。


饮食稍不注意也会出现腹胀、腹痛、浮肿、暴泻入驻或者上吐下泻等问题。 


具体饮食起居建议如下:


1身体有闷堵胀痛应及时疏通


如果有闷、堵、胀、痛的感觉,就是不通了,就需要及时用舒肝的食材加上“有机茶灸”微微透汗进行疏通。这相当于把身体门窗打开通风了。


同时还可以加上一点除湿的食材。只要身体有瘀堵,不先解决“堵”的问题,盲目的去滋阴、补虚都是添乱。


后面会具体讲到夏三月透汗的原理和方法。


2夏三月无厌于日,偏胖者宜透汗。


春天气机是向上走,而夏天身体阳气是向外发散的。因此,夏天不出汗,毛孔郁闭,秋冬定要生病遭罪。


人体有一套非常完美的通风散热系统,就是我们的皮肤。身体受热(无论是内热还是外热)毛孔都会自动打开散热。身体外寒侵袭,毛孔自行紧闭,阻挡寒邪继续入侵。


甚至人体是个智慧体,遇到紧急情况会调动元气,使毛孔仅仅的闭合并拱起一个个小包(起鸡皮疙瘩),防止里面阳气跑掉,外面风寒邪气进来。


到夏三月,建议少吹空调,少吃冷饮,处在人为营造的寒冷空间,容易使毛孔郁闭,那么身体的内热就无法顺利排出。形成寒包火的情况。


一般我们看到的汗其实是身体的热能向外透出,到了体表遇到冷空气则凝结成汗液。汗一出,热就走掉了,五脏六腑居住的身体内环境温度就降下来了。


这种情况就好像北方的地窖,冬暖夏凉。地窖夏天为什么凉?因为土里面的热散到地表空气中了。冬天为什么暖?因为经过了秋季的收敛,阳气潜藏到了土里面。


说完出汗的好处,再来谈谈透汗的方法。


很多体胖的人不喜欢运动,因为比较缓和又持久的运动,很多人坚持不下来。剧烈运动出汗多,但是也容易耗伤身体的阳气,磨损关节。因此建议用下面几种方式较好。


【透汗方法】:茶灸、日灸、艾灸、晨起泡脚。


为什么胖人可以透汗,特别瘦的人就不适合出大汗呢?


体胖者是身体内营养大于气;


体瘦者是身体内物质欠缺,阴虚内热大。


因此,瘦人本身就容易燥,使劲出汗,更容易血粘稠、血热,肯定不行。


偏胖者,身体内环境湿气大、浊气重,湿气越重,越懒得动。所以,要抓紧夏三月透汗。


透汗后,身体内热和湿气走掉了,脑袋清亮、身体轻盈、不闷不堵、异味也消失了。晚上睡觉就不会总想夹着凉凉的凉席或者枕头睡觉了。


胖人多虚,特别是湿气偏重时,表现出内热大其实是假象。这是由于湿导致的郁热。当透汗后,内外通透了,自己身体的真实状态就显露出来了。比如,晚上睡觉脚能盖住被子,不再伸到被子外了。下体隐私部位,不再感觉潮湿、痒粘。


【透汗后的注意事项】


透汗后不可立即洗澡冲凉、或者凉水洗手,可以撤掉,透汗前贴身体垫的浴巾、棉布等。多加一件衣裤保暖。静静躺一会儿,等待汗收。


如果,透汗后人感觉有点累或虚,应即刻饮食补阳;或者选择阳经旺的时候补阳。


如果透汗后,汗收不住,人感觉口渴咽干,可以先饮食紧滋阴敛阳。待汗收彻底之后,再来补气。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在内为血,在外为汗,在母为乳。因此,透汗不可太过。出汗太多,适得其反。


正常的出汗,既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寒热,又可以排出毒素(比如湿毒、寒邪、热邪等)。一般阴阳平衡的人到了夏天出汗是正常现象。


不正常的出汗就是身体失衡。例如:自汗、盗汗、战汗、冷汗、大汗亡阳、汗出如油等;以及常年只在局部出汗,例如胸口、额头、颈部、手脚心、腋下、隐私部位等。


3气虚阴虚者及时补虚。


当人感觉亏气的时候,气血到不了头,头就不清亮。


此时人的状态是:懒洋洋的,不想动,精神萎靡,困倦,反应慢,拖延症,无可奈何的在做事,而且不想喝水。这种情况是阳虚了要及时补气。


最近很多人,嘴唇白、暗、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眼皮沉、总是爱犯困,感觉气虚、气短、乏累者、甚至感觉心脏都快跳不动了那种心慌无力感,都要及时饮食补气。


可以用紫苏姜茶带一点含有人参的食材,如果说用了一点点补气食材,身体好像没什么感觉,再适当加量,找到自己身体平衡的度即停。


如果是饭前没饥饿感(胃痞、肠痞),盛了饭吃一口就觉得吃不下的(不思饮食),可以用一点辣味醒脾开胃。这种情况,用的是醒脾燥湿法。


食欲来了,也不要吃撑,吃7分饱即可。吃完饭后,及时健脾消食,加强运化。


(责编:庞小路)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