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询问一个人有无自杀念头也许会挽救他的生命
2022-04-14 17:23:23 来源:中宏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抗疫(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中宏网记者王镜榕)


中宏网北京4月14日电《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胡锡进4月14日凌晨发文,称传上海虹口区卫健委信息中心主任钱文雄自尽身亡……“老胡向上海新闻同行求证,对方给我传来的确认信息是:钱文雄已亡,其妻安好。然而钱文雄离世已足以令人悲痛唏嘘。”


微信图片_20220414172042.jpg


全国公众应当参与进来,帮着上海一些市民开展心理疏导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三种形态。”北京邮电大学校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忠杰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


据王忠杰介绍,严重抑郁性精神障碍中较重要、较多见的表现是自杀。有关研究显示,抑郁症的自杀率较一般人口可高出15-20倍之多。她告诉记者,40-70%的抑郁症病人有自杀企图,具有严重自杀企图和行为者约占15%。也有人估计每4一5个抑郁症患者最终总会有一人自杀身亡。


心理治疗在患者康复和回归社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抑郁症有着高发性、高自杀率,但它是可治愈的。”王忠杰介绍道,常用药物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主流方法,75-85%的患者治疗有效;治疗可使患者恢复病前水平;充分的疗效可能需到治疗1-3月后;充分时间的治疗可预防症状的复发;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其次,抑郁症早期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将心理治疗与药物结合是最佳选择。


“这一悲剧显然加剧了上海防疫让部分基层人员不堪重负的印象。”胡锡进写道,这两天上海有各种令人不安的信息和视频传到网上,它们的共同指向是对抗疫次生悲剧和代价的强烈不满,以及长时间封控引发的焦躁感。


紧急应激性事件引发的心理压力和反应凸显心理关注需求。胡锡进呼吁,心理疏导很重要,我认为全国公众应当参与进来,帮着上海一些市民开展这种疏导,增加他们的耐心和信心。


那么,如何提升公众心理疏导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没有可能。王忠杰指出情绪并非是由导致情绪发生的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人们对这一引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正如合理情绪理论强调,提醒人们情绪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诱发情绪发生事件、人们对事件所持的信念、态度和解释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的情绪,导致行为的结果,即并非是事件引起了情绪,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识引起了情绪。


正因此,胡锡进强调,一些上海人有难处有情绪,我们应就事论事帮着问题得到关注,带来解决。但要注意别拱火,别助推上纲上线,更不能幸灾乐祸。还是要多给上海一点时间。我相信,病毒淹没不了动态清零,相反,动态清零终将在在上海踩出一条更宽的路。


微信图片_20220414172049.png


相信他所说的话,任何自杀迹象均应认真对待


新冠疫情等急性、负性生活事件显然增加了自杀危险人群的危险因素。


“一般来说,人们选择自杀是为了逃避;自杀行为是一个人向他人传递精神痛苦和求助的信号。”王忠杰告诉记者,常见的自杀者的心理现象:精神痛苦;无法逃避;无法忍受;永无止境等。他们尝试了所有解决其问题的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想不出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在其极度痛苦时,经多次的自杀行为,开始认识到自杀几乎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与自杀者相关的个人和群体也需要不同程度的干预和疏导。“自杀传染指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和传染性,尤其在一个具有共同特质的群体中,成员倾向于模仿其他人应对情绪的手段。”王忠杰强调,自杀事件也会给周围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影响,中山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经历了患者自杀的医护人员,不同程度对工作产生了消极的认知,工作热情减退、容易倦怠,一部分人出现高警觉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自杀是一种选择,但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它是一种失功能状态,在选择自杀之前个体处于一种失和谐状态,75%的自杀者会有一定程度的自杀预警信号,在实际行动前通常酝酿相当长的时间,例如会列出详细的计划,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机构,有很大机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王忠杰介绍自杀心理干预目标:改变自杀者信念中三个“无”中的一个或几个。无法逃避的:要显示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无法忍受的:要显示出无法忍受的感受是可以改变的;毫无止境的:要显示消极感受是可以结束的。


“帮助有自杀倾向者时须保持冷静,耐心倾听。让他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要接纳他,不对其做任何评判;不要试图说服他改变自己的感受。”王忠杰告诉记者,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的想法。比如,“你是否有过很痛苦的时候,以至令你有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她强调,“询问一个人有无自杀念头不但不会引起他自杀,反而也许会挽救他的生命。”


“相信他所说的话,任何自杀迹象均应认真对待。”王忠杰告诉记者,不要答应对他的自杀想法给予保密;让他相信别人是可以给其帮助的,鼓励他寻求他人帮助、支持;陪他去精神心理卫生机构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重抑郁性精神障碍中较重要、较多见的表现是自杀。在本次疫情中,原发的精神疾病治疗持续性也需要得以保证和延续。急性应激引发的自杀,在上海疫情防控中不容忽视,急性干预成功后,不要怀着侥幸心理认为自杀过的病人不会再次自杀。广大民众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相关心理知识,提高识别和自救能力,在同伴或者自己处于危机时,更能够及时自助助人。”王忠杰说。


(责编:薄荷)


标签:
联防联控新冠疫情心理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