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节气养生(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作者董思宇)
明天,2022年10月8日,农历壬寅年九月十三,15点22分,太阳到达黄经195°,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进入了二十四节气的“寒露”。
1、寒露节气气候特点及养生重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寒露节气之后,气温更低,夜里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露水,寒潮来袭,万物萧瑟,天寒夜长。
2、五运六气提示,当下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寒露仍处在壬寅年五运六气“五之气”和“四运”,当令之气为“太阳寒水”,主气“阳明燥金”,主客运皆为少商,标志着金运不及,火运太过。详情如下:
壬寅年中运:“木运太过”
(影响全年的气候特点:风。)
在泉之气:“厥阴风木”
(掌管下半年的气候特点:风。)
主气(地气):“阳明燥金”
客气(天气,当令之气):“太阳寒水”
四运主运:少商(金运不及则火运太过)
四运客运:少商(金运不及则火运太过)
这一阶段的气候延续了秋分节气的气候特点,这种水火相搏,昼夜温差大,频繁的寒热交替,很容易致病。
3、防范措施,中医养生脏腑平衡食疗调理方向
古人讲:人患病往往就在这一穿一脱之间。因此,早晚天寒,应及时添衣,中午太阳大,并且自身活动量大,容易出汗,则需要提前减衣。切勿在出汗后轻易脱衣服摸凉水,如果汗收了仍然觉得热,可以选择避风处减衣。当下时空,太阳寒水主政,借助阳明燥金(金生水)之力,特别是在夜晚没有阳光的情况下,使人感觉身心俱寒。因此老弱患病者,如有条件,特别是遇到阴雨天,夜里室内气温较低的时候,可以提前开暖气取暖,穿暖盖暖。千万不要等着感觉心里冷了,四肢冰凉了再去穿衣服填被子。当你心里觉得冷了,或者突然打了个寒战,说明寒气已经趁虚而入。从科学的角度讲,人的体温是决定免疫系统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显示,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率将提高13%,免疫力就会提升5-6倍,体温每降低1℃,基础代谢率也会随之降低,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秋冬季适当添衣,穿暖一点保持体温,实际上是人为的,在给五脏六腑提供一个适宜工作的身体环境。这一阶段的气候,给人体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天寒人阴”导致出现“阳虚诸证”,最显著的就是脾肾阳虚。
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这是什么意思?
胎儿在母体里,用不上脾胃这两个器官,因为所有营养都是脐带直接输送,这叫“先天”。当剪断脐带的那一刻就属于“后天“了。肾的强弱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的遗传,所以是叫“先天之本”。
脾胃强弱虽然也是天生的,和父母遗传关系密切,但更多的和我们的饮食有关系所以叫后天之本。人的一生,脾胃好,哪里都好;脾胃坏了,哪里都可能出问题。为什么?因为“脾主肉”。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其实内涵非常巨大。脾是主管肉的,身体上所有的肉都归脾管。我们的五脏是不是肉做的?是。我们的血管、肌肉、骨髓、脑髓都是肉做的。简单讲,除了骨头和牙齿。其他身体一切都是归脾管的。所以叫“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脾不主四时而旺于四时”,所以脾胃相当重要,每天食用一些鲜的垆土铁棍怀山药或者烘焙的山药粉,可以全家养护脾胃。
那怎么健脾啊?对于肝气不舒的人来说,舒肝解郁就是健脾,因为肝木克脾土。对于整天对着电脑坐着不动的人,多运动就是健脾,因为动能可以产生热能,热能增加就在给人体升阳,阳气足了脾胃才能动起来,最大化的发挥其功能;对于吃货来说,少食就是健脾,不给脾胃增加负担,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脾虚的人,因为运化能力弱,吃一点就饱,吃一顿顶一天。别人吃东西,是化成气血,长身上了,脾胃弱的人吃东西,最终都会变成一肚子的浊水、痰饮、寒湿。再有营养的好东西,再贵的补品,都不能变成自己的营养和能量,只能成为身体多余的部分,还添堵。
寒为阴邪,易伤人阳气,特别容易侵袭人体阳气薄弱之处。当人的阳气虚弱的时候,身体会出现寒凝、瘀滞、疼痛、痰饮、浮肿、胀满、饮食不化等。
若心肾阳气受损,小便清长、小便频(一喝水就跑厕所),畏寒喜暖,腰背酸痛,肩颈疼痛,筋紧肉僵。最近很多人这疼、那疼。肩周炎、老寒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这些老毛病都出现了。
哪里疼就说明哪里的阳气过不去了,寒凝瘀滞了。如果一摸这个地方还很凉,说明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自身阳气薄弱的地方,看看他归五脏六腑哪个系统管,补足该脏腑的阳气,疼痛就会缓解甚至消失。最简单的就是哪里凉,哪里疼,就贴个香料贴或者敷上搜风舒络通,再或者做做壮火艾灸。
肝阳不足,则四肢厥冷、精神萎靡不振、眼皮沉;脾阳不足了,饭前没有饥饿感,月经量大、崩漏,痛经;腹痛、腹泻或大便无力。腹痛分三种,肚脐以上不舒服是脾胃虚寒;肚脐周围痛源于肾;肚脐以下痛是大肠、小肠的问题。现在大多数人一般是感觉肚脐以上感觉阴寒,这时候吃点生冷常温水果就不行了,要赶紧健脾,否则寒凉入胃,一下就伤了脾胃的阳气,坐卧不宁。因为脾主思,心乱了,睡觉都睡不好。因此要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喝茶千万不要喝温茶,当下时空,一喝温茶,特别是绿茶等未发酵或者半发酵的茶,胃就感觉到寒。用茶灸的方式,茶汁温度以喝着不烫嘴为宜,脾胃虚弱的人喝绿茶中可以加姜丝或者加上红茶一起喝。以上问题,在当下的时空,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暖阳的方式来解决。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太阳寒水主政,也就是水星的寒辐射对地球产生影响,那么我们的饮食起居应“用寒远寒”。在饮食调理上,重点是把握好“一日之春”,寅时(3-5点)疏肝润肺,卯时(5-7点)健脾阳来补足大肠的蠕动力,辰时初(7点)饮食温胃、暖肾阳、补足三焦元气,巳时初(9点)饮食健脾暖中焦。如果腰背不爽,局部定点有寒痛的情况,中午午餐前,可以用红茶(或者玄黄茶)茶灸晒背,下午的申时15点饮食暖肾阳脾阳。胆气虚少阳气不足者,睡前可以用舌尖舔微量的人参尾。若身体出现内热,要分清原因,比如是三餐食用了热量较大的食物,或者晚餐吃的过多过晚,导致肠胃中有大量没有消化完的食物,这种情况睡不着,应健脾消食,让食物快速消化、转化、运化。同时应注意晚餐提前,饮食适量,饮食清淡。再比如有的人本身阴虚火旺,手脚心热,不知疲倦,睡觉前仍觉得心烦身热难眠者,应在每日酉时初17点,适当的用山药粉加上滋阴食材饮食收阳。如果出现脾气急,干什么都没耐心都想发脾气,这个时候就要及时疏肝,疏肝最佳的时间可以选择戌时19点,丑时1点-3点、寅时3点到5点。比如左侧痛疼、头懵,或者最近吃了辣的燥的,突然头左侧起了个火疙瘩,不管他是长左边头上,还是左边脸上或左边耳朵里。都可以通过舒肝降内热。如果出现湿了,(最近有朋友咨询我张嘴吃饭,面部咬合处的关节感觉比较疼用不上力,耳朵里长了火疙瘩,大小便处潮湿、痒,是什么原因?其实就是内湿大了)赶紧健脾燥湿,减少食量,少往身体里填食物,营养大于气了!同时忌口辛辣或者生冷食物。最简单的方法煮点豆汤喝,让湿热走小便。同时食补脏腑的阳气,增强脾胃运化能力,让身体内痰湿能气化、运化掉。
如果身体出现燥,可以巧用紫苏生芝麻油。人这个生命体需要每天进食补充能量。入口进食,出口排浊,涉及的器官有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保护好这套消化系统,对人的一生十分重要。这些器官的自身免疫力不可忽视。该如何通过轻松自然的方法,给这套自上而下的系统补充营养呢?
随身携带一个便携小玻璃滴瓶,在空腹的情况下,向口中滴几滴紫苏生芝麻调和油。让消化系统所有的粘膜处都能被濡润起来。这样点点滴滴一段时间,也许之前的诸多不适,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因为古圣先贤告诉我们,生芝麻有化腐生肌促进细胞分裂,能使粘膜等处的伤口快速修复的功效。能入口吃的食物才是安全的。平时牙口不好,还可以将油滴入口,咬在两齿之间,缓解牙齿不适,加固口腔粘膜。
如果皮肤干燥,被化妆品里的一些化学成分伤害导致非常敏感,也可以经常用紫苏生芝麻油来敷脸,盖一个一次性面膜,让皮肤修复,细纹被润泽,恢复其自然生态,容光焕发,益处颇多。
如果胃寒,可以随时用自制香料袋(暖阳贴)贴敷在胃部。如果腰背受寒,及时用搜风舒络通涂抹后保鲜膜包裹排寒,避免寒气入里感冒发烧。寒露节气与人体的膀胱经相对应。膀胱经从内眼角的睛明穴一直走至足小趾的至阴穴,可以说是“从头到脚”,是人体当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寒露时可常按摩膀胱经上的委中穴。具体按摩方法是: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一压一松为1次,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压时,如果涂抹一些紫苏生芝麻油或者液体针灸,效果会更好。经常按摩委中穴不仅可以治疗腰痛,而且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疼痛。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有大弊必有大利。当下正是大补脾阳肾阳的好时候,愿大家都能借助太阳寒水,早睡早起,智慧的运用中医思维,饮食调理,强壮自己的脾肾,提升自身免疫力。
(责编 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