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健康素养(第一健康报道融媒体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 作者郑权 李文宁)
为动员社会各界提升健康素养,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的宣贯,6月6日,2024全民康素养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常继乐,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宋莉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发布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倡议书》。来自卫生健康界、教育界、科技界、体育界、大众传媒、NGO组织的嘉宾和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营养学会、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6月6日下午,大会举办了7个分论坛。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中医药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健康中国与中医药传播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了中医药健康素养论坛,50余名来自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业界人士参加论坛。
论坛安排了两场主题报告和一场圆桌对话。
第一场主题报告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中医药分会秘书长吴丽丽主持,三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
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药科学院学部执行委员孙光荣教授因其他公务与论坛会期重叠,提交了书面发言《弘扬中医药文化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由中国传媒大学健康中国与中医药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中医药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唐远清代为宣读。孙光荣“国医大师”对如何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坚持自觉自信自强,坚定弘扬中医药文化;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健康素养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三是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推动中医药文化更广泛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四、坚持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外并重,不断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他最后呼吁,让我们共谋、共建、共济、共兴,求真、求实、求精、求新,牢牢把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黄金时期,坚信中医药文化的强大力量、坚守中医药文化独特根基、坚持中医药文化的开放包容、坚实中医药文化融合现代科技、坚定走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中医药报社总编辑、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副会长王淑军做了主题演讲《中医气功是中医治未病的最高境界》,他基于对中华气学既是本体论也是工夫论的介绍,提出要充分认识中医气功在推进全民健康方面的巨大价值。他介绍了几种简易高效的中医气功功法,如静坐、站桩、动功(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并主张将西方运动的健身经验和中医气功的养生经验结合起来。
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教育部中医养生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铜华教授作主题演讲《普及中医养生文化 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素养》。他分析了古今社会环境与健康因素变化,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十条标准,总结了中医健康的四点标准“睡眠好、吃饭香、排泄畅、精力旺”,及“四通一平”(血路通、气路通、经路通、食路通、五脏平衡)的中医养生之道。他在介绍了老子、庄之、孟子等古代养生名家的养生思想及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五大名医的养生法后,总结了中医养生的五大基本原则:预防原则,自然原则,整体原则,辨证原则,持恒原则;并介绍分析了各种中医养生方法。
第二场主题报告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中医药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佳卉主持,三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健康中国与中医药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唐远清教授在主题演讲《弘扬中医“治未病”理念 促进全民“主动健康”》中,首先分析了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现代价值,指出中医“治未病”理念与2015年中国各领域专家跨界联合提出的“主动健康”理念,内在是高度吻合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的“坚持普及知识、提升素养,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早期干预、完善服务,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与“治未病”理念完全一致。他最后提出了推进“治未病”“主动健康”融通、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对策,并论述了学校健康教育、定制化健康知识普及项目、预防保健、平衡地区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差距等重点任务。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育图书编辑部主任、“悦读中医”新媒体矩阵创始人张立军编审在主题演讲《以中医药行业出版和媒体融合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中,介绍了作为中医药出版“国家队”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推进中医药健康素养教育方面的系列工作,论述了媒体融合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路径和方法,分享了该社主办的全国悦读中医活动、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等品牌活动的经验。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健康四川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颜涛副教授做了题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以四川省为例》的主题报告。报告从选题背景、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内容、对策和建议四个方面展开。颜涛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教育部提出中大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等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供了政策支撑和现实条件,使中医药文化成为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钥匙。四川是中医之乡、中药之库,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设计,面向四川省各地市州开展问卷调研、深度访谈和实地走访,分学生、家长和老师三个不同人群开展调研,共收集到12336份有效样本,调研发现三类人群具备一定的中医药文化素养,支持中医药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并对传播内容、形式、组织方式等提出了建议,综合调研结果提出从内容上:知识+技能,形式上:体验+实践,遵循统筹规划、分层策划、整体布局、分类实施的思路,针对中小学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成长规律,结合学校教育各阶段的特点,构建“双螺旋交叉递进”的文化育人作用机制。
主题报告后,是圆桌对话环节,由中国传媒大学健康中国与中医药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中医药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唐远清教授主持。四位嘉宾就“全民中医药健康素养提升与健康中国建设”的话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研究所副所长吴丽丽提出,中医药事业发展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中医药也深得人民群众喜爱,群众热爱中医、信中医氛围越来越浓厚。但是各种中医健康知识真伪难辨,中医健康类产品鱼龙混杂,因此中医养生科普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民众也要通过不断学习健康知识,去伪存真,增强鉴别能力。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国医堂睡眠专家梁峰副主任医师介绍了他设计的“恬梦计划”,该计划以中医药结合营养和生活方式干预的三维疗法为核心,总结了失眠的现状、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他表示,“恬梦计划”旨在帮助失眠患者早日康复,实现睡眠自由,为他们带来新的希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佳卉提出,养生各年龄段均可关注,如学生们在本应气血充足的年纪却出现比较弱的脉象,往往因课业压力大、锻炼少、情志调节不好等所致,需有效养生指导——养生不是一个名词,是生活中合理膳食、睡眠充足、适当锻炼、情志舒畅等点点滴滴做出来的。
抱朴生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药食同源咨询顾问蒋庆福指出,许多食物具有药用价值,既能提供营养,又能发挥一定的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药食同源体现了食物和药物的密切关系药食同源和治未病是相辅相成的。他介绍了不少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原料中的植物多酚物质在保健方面的运用及效果。
(责编: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