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中医药(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李舒晴)
5月17日,由第一健康报道发起,镇江市中医药促进会主办,江苏七〇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承办的“走进七〇七——中医药名家研讨会”在江苏镇江召开。
会议以“探秘镇江膏药百年传承,打造宫廷医方健康新篇章”为主题,特别设置中医药非遗与宫廷医方临床应用主题报告环节。其中,对“五仙膏”、“长春益寿膏”等宫廷医方的历史源流与现代应用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五仙膏由人参、白术、茯苓、菊花、枸杞子、地黄、麦冬、陈皮、葛根、蔓荆子、六神曲等十一味药配伍而成。”五仙膏首席医学顾问史士昊在报告中介绍,“这突出体现了中医‘调整阴阳、扶正驱邪’的治病原则。”
图为史士昊作报告
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大乌头膏和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历经千年演变,膏滋以“药物浓度高、药性滋润、体积小、易储存、有效期长、服用便捷”等优势,成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
“有传承的中医药产品,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检验、创新与沿革,事实上非常受到老百姓的信任。”与会专家表示,随着“国潮消费”、“健康消费”等新消费的兴起,以五仙膏、长春益寿膏为代表的中医药膏滋产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对此,长春益寿膏医学顾问李航介绍:“事实上,中医药膏滋适用人群非常广泛。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除中老年人之外,处于亚健康状态、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的年轻人也可以通过膏滋调理身体。”
图为李航作报告
据介绍,长春益寿膏与五仙膏脱胎于中科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编著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所载的“长春益寿丹”与“五芝地仙金髓丹”,经剂型改良,形成了现在更易于保存和服用的煎膏剂。
其中,长春益寿丹则可追溯至延年益寿名方——打老儿丸,传说因老妇年逾百龄,打其老儿子不肯服此丸而得名,又称仙姑打老儿丸。传到明代,太医院将其改进为延年益寿丸;至清代,太医院又进行处方调整,并命名为长春益寿丹。
在百年历史变迁中,宫廷医方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古人智慧的“接力”。而现代,膏方的生产工艺也迎来新的变革与突破。
“公司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基础上,主持起草了‘五仙膏’国家药品标准,2018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我们精选道地药材,全程采用现代化全密闭、管道化流水线设备,实现自动化煎煮、浓缩、混合、炒糖、收膏、过滤以及灌装,同时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指标,确保煎膏剂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切实、有效的质量把控。”江苏七〇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现代科技在赋予宫廷医方新的生命力。”长春益寿膏医学顾问赵雪峰在报告中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工艺升级、“治未病”理念的传播,在古代服务于达官显贵的膏方已走入越来越多普通百姓的健康生活。
图为赵雪峰作报告
从宫廷秘传到普惠民生,从手工熬制到标准化生产,从“小众滋补”到“大众健康”,宫廷医方走入寻常百姓家,正以独特魅力持续书写着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新故事。
(责编: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