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韩向明、徐经世、杨震、王新陆尼山剑指中医药方向
2024-07-12 15:44:36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国医大师(第一健康报道融媒体中心 大众日报)


医者仁心,未来已来。7月11日上午,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医药文化论坛在曲阜尼山圣境举办。论坛主题是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文明,来自世界各地的近100位嘉宾参加论坛,其中,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4位国医大师齐聚尼山讲堂,共同探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共商中医药发展大计。


71ac1d39-4b36-43da-9e74-6496b6196058.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


新冠肆虐、87%因病致死源于慢性病、极端气候变化、抑郁症高发……医学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医学一味向微观方向倾力探索,导致专业、专科过度细化和医学知识碎片化。而整合医学以人为整体,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和理论与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经验和技术加以有机整合,将数据和证据还原成事实,将认识和共识提升为经验,将技术和艺术凝聚成医术。


医学整合才有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宝峰——


用现代方法研究中医药要致力于多学科交叉,用大数据、云计算推动中医药发展,大力进行诊疗设备研发,特别是智能诊疗和康复设备研发。杨宝峰提出,近年来,人体微生物组学研究很热,其与中医药创新发展有广阔空间。相信中医中药会走向世界,在慢病防控治疗和衰老问题解决上大有作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伟——


介绍了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高端平台建设情况。


要真正以科学解读中药,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是以现代科学“说明白”“讲清楚”,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朱立国——


“以健康为中心”比“以治病为中心”更符合中医养生理念。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疾病谱的改变也随之发生,目前影响老年人健康第一位的疾病正是骨伤,而中医正骨对退行性一类疾病很有优势。


国医大师韩向明——


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就可以看出中医的超前性。个体化治疗是中医传统的、独特的治疗方法。中医扶正祛邪的方法很多,根据人的体质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疾病。


在现代人关心的中医养生方面,中医2000年前就是预防和治疗不良生活方式疾病的,起居有长、饮食有节、劳逸有度,恬淡虚无等都是中医养生措施。


国医大师徐经世——


探讨了儒家“和为贵”思想与中医“和法”之运用,分享了“知足常乐,知止无忧”的养生之道,并对儒家“和文化”对中医治则治法的影响进行了阐释。


中医治疗八法始终力求以“中”为度,因此提出如“汗而勿伤,下而勿损、温而勿燥”等以“平”为期,以“和”为度的中医诊疗思想。


国医大师杨震——


介绍了唐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孙思邈的生平和成就,讲解了“天人相应,四时养生”“食养乃安身之本”等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倡导顺应四季变化以调养身心,揭示合理膳食对于健康长寿的重要性。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不仅是对古代医学的卓越贡献,更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指引着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方向。


国医大师王新陆——


中华文明与中医药同期而生,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二者彼此影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呈现一种互动态势。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中医药文化上体现得非常明显。比如,中医学有诸多学派,其传承具有连续性;从黄帝内经到张仲景,从金元四大家到明代温补学派,从温病学说到中西汇通学派,中医学理论一直在创新;自张骞出使西域始,不断有药物传入中国,在1911年前的本草书中,有230多种来自国外,约占当时全部中药的10%,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包容性。


中医药学应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文明为基石,以现代疾病谱系变化为发展导向,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遵循其特有的发展规律,才能不断创新发展。


(责编:薄荷)

标签:
国医大师中医药创新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