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国 中医药(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康梅)
5月17日,“走进七〇七——中医药名家研讨会”在江苏镇江召开。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杨荣臣在会上以视频方式致辞。
杨荣臣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靓丽名片,中医药是我们祖辈在数千年追求健康的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彰显着中华文明鲜活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满足着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和文化需求。
推动中医药文化活态传承,就是要让祖先的智慧“活在当下”,这既需要我们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发挥创意,也需要我们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与人民现实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千百年来,中医药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兼收并蓄、千姿百态。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非遗项目,是融入百姓生活的中医药文化实例,也是构建中医药文化体系的关键元素。
传好传活中医药非遗项目,要做传播上和工艺上的守正创新。要做好其文化特点、历史源流与价值内涵的提炼,创新数字化、个性化、多样化传播方式,让老百姓喜闻乐见;也要在传承基础上推动新品研发、生产提效、工艺创新、产业链升级,更好服务人们的现代化健康需求。
镇江膏药是我国中药传统剂型黑膏药的典型代表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非遗传承、工艺改进上的努力也值得肯定。我们期待镇江膏药能够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发展,用“小膏药”讲好传统中医药产品在新时代焕发新生,造福百姓的“大叙事”。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灵枢·逆顺》说“上工治未病”。中医药的理念不仅是疗愈疾病,更是以整体观调和身心,以预防观未雨绸缪,以生态观回应时代。中医药是中国智慧,也是世界财富。让我们携手共进,走好中医药发展之路,共同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时代答卷。(节选自杨荣臣视频讲话)
(责编:薄荷)